□潘皎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疾病。对于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而言,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同时保护家人健康。 规范用药是康复核心。肺结核治疗要坚持“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居家治疗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抗结核药物需固定时间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即使症状明显好转也需完成全程治疗,否则易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不可自行处理。建议准备专用药盒,按剂量分装每日药物,并设置服药提醒,确保用药规律。 科学消毒阻断传播。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居家环境消毒至关重要。患者居住的房间应保持每日通风2次~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病菌浓度。患者使用的餐具需单独清洗,并用沸水煮10分钟~15分钟;毛巾、衣物等生活用品应单独存放,洗涤时加入消毒液或用开水浸泡后曝晒。房间地面、家具表面可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焚烧或放入密封袋处理。患者避免与家人共餐、共居一室,尤其要减少与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人群的接触。 营养支持助力恢复。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充足的营养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日常应保证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优质蛋白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及矿物质,帮助改善食欲和促进药物代谢。需避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戒烟戒酒,以减少对呼吸道和肝脏的刺激。食欲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每日热量供应,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 严格隔离保护家人。居家治疗期间需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患者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与家人共处时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家人也应做好防护措施。患者不随地吐痰,痰液需吐在装有消毒液的密闭容器中,每日消毒处理。避免参与家庭聚餐、家庭聚会等集体活动,不与家人共用牙刷、水杯等个人用品。隔离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规律作息,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居家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肝肾功能检查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初治患者在治疗2个月、5个月、6个月(复治患者在2个月、5个月、8个月)需进行痰检,观察病菌是否转阴;每月需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主动记录用药反应和身体状况,复查时及时向医生反馈,不可因症状缓解而忽视复查,要确保治疗全程处于可控状态。 肺结核居家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规范用药是根本,科学消毒是保障,营养支持是基础,严格隔离是责任,定期复查是关键。患者及其家属要有耐心,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全程治疗。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