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玲
“以前各部门‘各管一摊’,问题整改容易‘断层’,现在多部门联合行动,既查医疗质量,又督行风廉政,患者满意,我们工作也更有方向了。”近日,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滨河院区心内科二病区行风查房现场,该院医务人员感慨地说。当日,该院行风查房及医疗质量安全专班围绕“行风+法治”主题,开展专场查房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守护群众健康。 “某院医生因与手术患者家属沟通不完善,被判担责。这就警示我们平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要用通俗的语言把专业术语解释明白,解释透彻……”当天,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医生办公室,行风办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与违规违纪典型案例,为医务人员进行《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法治宣教,用“正反两面镜”强化医务人员的廉洁意识与法治观念。 当日,该院行风办、医务科、护理部、医保科、安全保卫科、药学部、感控科等多部门骨干力量联合参与,心内科二病区医务人员全员到场,共同搭建起“监督—反馈—整改”的沟通桥梁。 不同于以往单一科室查房模式,此次“行风+法治”查房整合多部门资源,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临床一线每个环节——从病房环境、治疗操作,到病历书写、费用透明化,再到患者意见收集,实现全链条覆盖。 问题反馈环节成为当天查房的“重头戏”。安全保卫科率先通报消防安全常识掌握、病区设备维护、消防通道畅通性等情况;医务科、药学部等依次反馈病历知情告知不完整、合理用药等问题;护理部、医保科也分别从护理规范、医保合规、隐私保护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方向。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纪委书记樊向涛介绍,根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聚焦防范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行动”的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医患纠纷内部化解机制,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启动患者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畅通投诉渠道,提供“一站式”投诉服务,确保投诉和医疗纠纷从接待、处理到回复“一站式”解决。线下则融入行风建设与法治管理新视角,形成了独特的“行风+法治”查房模式。该模式由院纪委牵头,整合医务科、护理部、医保科等多部门骨干组建联合查房小组,将行风监督、法治宣教、质量管控的“触角”延伸至临床一线。 “我们不仅查医疗行为规范,更查廉政风险点,还现场收集患者意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风办主任王倩说,每次查房前都会针对科室特点准备典型案例,查房中既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又检查病历书写、医嘱执行等细节,发现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形成“发现—反馈—整改”的全链条管理。 据了解,行风查房及医疗质量安全专班每次都会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详细解读案例中违规行为在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层面的界定,强调依法执业、廉洁行医的重要性;通过模拟案例场景,引导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避免类似错误,进一步筑牢廉洁意识防线。医院将行风建设工作全面融入医院管理各个方面,重点解决违反《廉洁从业九项准则60条》等相关法规制度中有关医疗行为、医德医风等问题,杜绝收受红包、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同时,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他们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时收集意见与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问效。 行风建设与医疗质量安全整治同步推进。行风部门作为医疗质量安全专班牵头科室,带领医疗质量管理组、医疗安全应急处置组、患者安全保障组等6个小组,围绕“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检查病历书写是否规范、医嘱执行是否准确、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是否合规等,确保每项医疗活动都严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立即给予专业指导并纠正,有效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 该模式自实施以来,成效十分显著。该院医务人员对自身职责与行为准则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钻研医疗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行风建设和依法执业,为患者提供更周全、更优质的服务。2025年以来,全院医务人员共退还“红包”157个,合计金额29.53万元;收到感谢信337封、锦旗363面。 “‘行风+法治’建设没有终点。这次查房不是句号,而是持续提升的新起点。”樊向涛说,下一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将健全多部门协同机制,结合数字化手段拓宽患者意见收集渠道,推动行风建设、法治管理与医疗技术提升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