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娟 王正勋 侯林峰
今年年初,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十大专项”提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专项。 许昌市迅速行动,以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抓手,截至目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村卫生室规范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成效显著,60个健康示范村卫生室脱颖而出,197个中医阁落地生根;15家基层机构成功创成“五个100”实践样板,总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基层机构100%达到基本标准,59.2%达到推荐标准,稳居全省先进位次。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许昌市从县到乡再到村的三级联动和特色科室培育的精准发力,是政策与人才协同保障的坚实支撑。 县、乡、村同步发力,筑牢基层医疗主阵地 走进襄城县范湖中心卫生院,温馨有序的氛围扑面而来。导医台前的志愿者耐心解答疑问,指引着每一位就诊群众高效就医。 很难想象,这家乡镇卫生院竟配备了28个科室,16排32层螺旋CT(计算机层析成像)、数字化影像DR(数字X线摄影术)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在县级专家团队的带教帮扶下,外科、骨科、妇科、肛肠科等常规手术在这里就能顺利开展…… 这样的变化,源于许昌市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的同步升级。 在县级层面,许昌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增效,整合18家县级公立医院、9家民营医院、70家乡镇卫生院及2226个村卫生室,组建8个医共体,全面推进“五大中心”建设。从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再到免费送药、外聘专家免手术费等便民举措,使群众就医体验大幅提升。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去年许昌市二级以上医院绩效考核全省第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医共体内上转率同比减少32.2%,下转率同比增加48.6%,县域外转率同比下降22.08%。 在乡级层面,许昌市以“样板引路”激活基层活力。通过打造标杆、组织观摩学习、邀请专家指导,15家基层机构成功跻身“五个100”实践样板,数量全省领先,为其他乡镇卫生院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在村级层面,村卫生室规范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60个健康示范村卫生室发挥辐射作用,197个中医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诊疗服务,基层健康防线越筑越牢。 特色科室“破圈”,激活基层医疗新动能 9月22日9时,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卫生院中西医结合科内,医生们正为患者把脉问诊、辨证施治。这个藏在乡镇里的特色科室,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门诊人次同比增长41%,住院人次同比增长62%,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特色科室的崛起,不仅让卫生院的运营效益显著提升,更让当地患者免去了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诊疗服务。 近年来,许昌市聚焦基层医疗能力短板,以城乡对口支援机制为纽带,提出“派出一支队伍、提升一个专科、推广一项技术”的目标,为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身打造特色科室。截至目前,全市10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培育特色科室133个,住院人次占比达33.6%,特色科室的“拳头效应”初步显现,成为带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的新动能。 与此同时,许昌市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对照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常态化开展自查自评、专家指导和现场审核,动态整改薄弱环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许昌市推出健康服务管理“敲门行动”,家庭医生团队每季度至少一次走村入户,与服务对象面对面开展健康随访,让签约服务从“纸上”落到实处。今年上半年,家庭医生团队累计入户19.29万户,续约112.55万人,群众满意度高达96.34%。 政策人才双保障,兜牢基层医疗网底 基层医疗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和人才的“活水注入”。 在政策保障方面,许昌市打出“组合拳”: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医疗保障局明确,从今年1月起,将城乡居民医保当年个人缴费的7.5%用于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每半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统一拨付;将乡村两级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从60%提高至70%,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以襄城县医共体为试点,重点优化乡镇卫生院绩效分配,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目前试点运行平稳,成效显著。 在人才保障方面,许昌市创新推出《许昌市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县管乡聘”改革指导意见》,建立县域编制周转池,通过特招特岗等“五个一批”方式,招聘基层人才155名。针对基层骨干医师短缺问题,许昌市优先将优秀编外骨干医师纳入编制,拟招聘150人,确保年底前乡镇卫生院空编消化50%以上,为基层医疗留住“好苗子”。 “下一步,我们将从4个方面持续发力,让基层医疗更有温度、更有实力。”许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许昌市将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统筹推进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敲门行动”精准对接重点人群需求;建强基层医疗体系,持续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和“五个100”实践样板创建;加强运营监管,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安全平稳运行,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