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宇 文/图
李先生今年52岁,是一名普通工人。一年来,他反复胸痛,因近日加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 发病特点:胸痛常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伴咽部紧束感,休息后可缓解,近一个月发作频率明显增加。 既往病史:患高血压15年,血压峰值达170/10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患2型糖尿病13年,血糖值最高达17毫摩尔/升;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创伤后右髋股骨头坏死。 生活史:吸烟40年,每天20支(现在已戒烟),偶尔饮酒。 近期情况:发热、胸痛加重,被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疗。 诊断与影像评估 冠状动脉造影提示: 1.左前降支重度狭窄。 2.第一对角支近心端近乎闭塞。 3.右冠状动脉分叉处近乎完全闭塞,钙化严重。 4.钝缘支重度狭窄。 由于三支病变、部分血管完全闭塞且钙化严重,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难以成功。心血管外科团队讨论后,认为最佳方案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手术治疗 麻醉与体外循环 1.全身麻醉诱导。 2.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插管+右心房插管)。 3.心脏停搏液灌注。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右冠状动脉及第一对角支行剥脱术。 用手术刀小心划开血管,然后在直视下将钙化严重的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整体剥离,要确保剥脱段血管管腔光滑通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建立了4条血管桥,用于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1.从内乳动脉到左前降支。 2.从大隐静脉到右冠状动脉。 3.从大隐静脉到钝缘支。 4.从大隐静脉到第一对角支。 血管流量测定 术中,各桥血管流量均在理想范围内(60毫升/分钟~100毫升/分钟),提示吻合成功,血流通畅。 手术结束 患者逐步脱离体外循环,心脏自主搏动恢复且稳定。在止血、关胸后,患者被送至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严密监护。 术后康复 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控制血压、血糖。 康复建议 术后1周:床边活动。 术后1个月:平地步行30分钟。 术后3个月: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要避免重体力劳动。 另外,平时,患者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同时要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 这台手术的成功,是现代心脏外科技术的体现。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相关链接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在心脏直视手术中进行的、通过切开冠状动脉以剥离病变内膜的手术。 这种手术具有以下特点: 1.适合钙化严重、闭塞段较长、支架无法通过的病变。 2.常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实施,可以提高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外科手术方法。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当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狭窄、阻塞导致供血不足时,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的手术,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相关文献指出,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桥血管的5年通畅率可达85%以上。超过90%的患者术后心绞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