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韬 文/图
病例 股骨头坏死患者王某今年48岁。2023年,他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开始了他的股骨头坏死治疗之旅。大家可以看下他2023年和2025年的影像学检查图。 这个病例具有以下特点: 1.患者年龄偏大,若接受保留股骨头手术,预后不佳。 2.坏死灶虽然小,但是毗邻软骨面下,继续发展下去容易发生塌陷。 3.由于坏死灶偏前外,手术植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容易清理死骨,二是容易损伤外侧骨骺动脉。 4.关节间隙正常坏死,局部可见广泛硬化骨,适合冲击波治疗。 基于以上情况,我和同事对王某进行简单的新型保守治疗:高能冲击波+中药综合治疗。 接受治疗后,王某逐渐恢复正常的劳动能力。 分析 股骨头内的坏死硬化骨是机体对坏死骨的修复性反应,表现为坏死区周围成骨细胞活化、新骨形成,同时伴随钙盐沉积,导致骨密度增高,同时阻碍血管长入和真正有效的骨重建。 硬化骨虽然密度高,但是结构紊乱,实际承重能力可能较低。广泛硬化骨会限制新生血管长入坏死区,影响植骨融合及后期整合。 广泛硬化骨是股骨头坏死修复-破坏失衡的标志,虽然可能提供短期力学支撑,但是总体上不利于生物学修复。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活动需求及病变范围,优先考虑能否突破硬化屏障实现血运重建,否则应转向关节置换。 冲击波治疗可以把能量精准投放到坏死区,通过空化效应促进血管再生、成骨激活,达到类似手术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既巧妙地规避了手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又弥补了药物无法突破硬化骨到达坏死区的不足。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