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张欢欢
日前,周口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监护室主任李彩霞在外出学习途中,面对列车上突发疾病的乘客,她挺身而出,紧急施救,凭借专业的医疗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感,成功阻止了患者病情的恶化,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8月3日晚,郑州开往周口的G1571次列车刚驶离郑州东站,车厢内突然响起急促的广播声:“5号车厢有乘客突发疾病,急需医务人员!”李彩霞闻讯立即起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现场,一名年轻女孩仰面躺在车厢过道上,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自主抽搐,表情极度痛苦。陪同的女孩惊慌失措地告诉李彩霞:“我们急着赶火车,一路小跑上车,她说心慌头晕,喘不上气,然后就突然倒下了!” 李彩霞迅速蹲下检查患者体征:呼吸频率40次/分钟,心率140次/分钟,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红赤,四肢搐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李彩霞初步诊断患者呼吸困难为“过度换气综合征”,也不排除中暑或惊恐引发的可能。 由于列车上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药物,李彩霞向乘务员要来一次性纸杯,在杯底戳出一个小孔,罩在女孩口鼻处,以帮助其调节呼吸频率。同时,她俯身蹲在女孩身旁,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别紧张,慢慢呼吸,跟着我的节奏……” 在急救过程中,乘务员送来矿泉水和降温贴协助救治;车厢内乘客主动让出空间,配合维持秩序。经过大约30分钟的救治,患者的呼吸逐渐平稳,意识逐步恢复。列车抵达周口东站时,患者已经能够自行站立。随后,患者在同伴和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附近医院继续治疗。截至发稿前,记者了解到患者已恢复正常。 “当时没想太多,听到列车广播呼叫,就赶紧跑过去了,这也许是医生的本能反应吧。”面对采访,李彩霞淡然说道。有知情者告诉记者,这位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20多年的医学专家,曾多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此次列车上的“临时急救”,再次展示了她过硬的专业技能、冷静的应变能力和崇高的职业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