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孙慧清:为早产儿撑起生命晴空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驻文楼社区工作队全力助农抗旱保秋收
第一次写汉字 献给河南医生
河南初步建立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
1
11 1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孙慧清:为早产儿撑起生命晴空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马一禾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监护室的暖箱旁,总能看到一个身影轻抚着巴掌大的婴儿,眼神专注而温柔。这个身影的主人就是孙慧清,河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用29年光阴为万千早产儿筑起“生命第一道防线”的守护者。
仁心妙术
点亮希望
2005年,孙慧清作为首批学员参加中国—加拿大国际围产新生儿培训,2007年和2018年又远赴加拿大、美国深造。随后,她将国际前沿技术引入中原大地,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救治疑难危重新生儿、早产儿。
2015年,她带领团队创立河南省首个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用精细化管理和先进技术,不断刷新河南省早产儿救治纪录:成功救治胎龄24周的“巴掌宝宝”,以及体重仅5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让绝望的家庭重燃希望。
曾有一名出生仅30周的早产儿,因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陷入昏迷,常规呼吸机治疗下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0%。家长在病房走廊里泣不成声,几乎要放弃治疗。孙慧清顶着压力决定启用引进的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技术。她亲自调试设备参数,看着一氧化氮气体通过精密管路缓缓输入暖箱,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监护仪。半小时后,宝宝的血氧饱和度开始缓慢回升,苍白的小脸渐渐泛起红晕。当宝宝的血氧饱和度数值稳定在95%时,孙慧清才发现自己的工作衣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孙慧清推动改造暖箱设备、优化监护环境,让原本因硬件不足无法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获得了专属救治空间,进一步扩大了救治范围。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分层收治模式,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救治。此后,河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每年稳定救治危重早产新生儿900余例,数量跃居国内领先。
技术突围
生命至上
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面临着呼吸困难、喂养困难、脑部出血和严重感染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让这些“折翼天使”得到最好的治疗,孙慧清将发展特色技术作为至诚追求。
她积极开展极早早产儿、超早早产儿管理技术,早产儿神经膈肌通气技术(NAVA)、早产儿体外膜肺(ECMO)救治技术(联合外科监护室)、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技术等,大大提高了患儿存活率。河南省儿童医院危重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达98.83%,居全国前列。
此外,孙慧清带领团队积极应用推广早产儿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早产儿腹膜透析技术、远红外线脑氧合监测技术、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床旁早产儿重症超声技术、危重早产儿有创血压监测技术、吸入一氧化氮转运技术、早产儿亚低温技术等在国内国际领先的技术,填补了河南省多项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的空白。
经全国新生儿协作网统计,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危重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居全国第一,2022年救治的危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发生率为全国最低。
科研为刃
破解早产难题
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孙慧清以早产儿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目标是研究解决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手段。近5年,孙慧清科研立项获奖1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点专项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两度斩获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其团队建立的危重早产儿并发症预测模型,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下降了40%。此外,孙慧清以第一执笔人撰写《高危新生儿眼病筛查分类管理专家共识(2024)》和《早产儿视网膜病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4)》。
近6年来,孙慧清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合作,牵头引领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致力于改善早产儿预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0余篇。2021年,她被评为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孙慧清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唯有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才能让救治力量不断延续、扩大。她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方面将科研成果推广到河南省市级医院;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危重早产儿管理论坛、学习班和相关培训班,将新技术和危重救治技术推广到基层,在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
从医29年,孙慧清用仁心仁术诠释着“生命守护者”的誓言。如今,她培养的30余名青年医师已成为基层新生儿科骨干,让更多患儿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良好救治。
从创立专科、技术攻坚,到科研转化、资源下沉,孙慧清的每一步实践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更多早产儿活下来、活得好。
正如一面患儿家长送来的锦旗所书“纤手托起朝阳 仁心改写命运”——这或许是对孙慧清最贴切的注脚。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