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方
作为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南阳历史上盛产天然药物2436种,其中拥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道地名优药材30余种,是全国著名的艾草之乡、辛夷之乡、山茱萸之乡。南阳同时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仲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老百姓有“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传统。全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85万亩(1亩=666.67平方米),中药材种植年产值70亿元。拥有以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药企业30家,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450亿元,成为南阳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南阳市卧龙区以打造“中医药强区”为目标,充分挖掘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主动担当、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全区中医药文旅康养基地建设,着力将中医药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探索了新路子。目前,已形成南、北、中心城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旅康养产业布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健康福祉注入强劲新动力。 北部领航:“后庄康养龙栖谷” 引领康养新潮流 在南阳“后花园”卧龙区北部区域,依托龙王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优势,深度整合后庄周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创新采用“旅居养老+康养+文旅+研学+田园”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一系列高品质的康养、文旅设施,精心打造了“三生德合龙栖谷”这一标志性项目。 该项目集旅居养老院、康养中心、中医药膳、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一体,种植金银花、菊花、裕丹参等30余种中药材,规划面积500余亩,游客可参与种植、采摘等农事体验和中小学研学活动;其推出的中医药膳、中药茶饮、石磨面、全麦馒头等特色养生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目前,后庄“三生德合龙栖谷”已成为卧龙区北部中医药文旅康养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打卡。自项目试运营以来,本地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南部绽放:南阳归零文化村 打造田园康养新典范 卧龙区南部的南阳归零文化村,以其独特的中医药康养理念和田园风光,秉持“回归自然、健康养生”的理念,成为中医药文旅康养的又一热门之地。文化村内野生及种植蒲公英、艾草、枇杷等20种中药材,面积近100余亩,四季飘香的道地药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根据不同季节和游客的体质特点,精心研制了30余种养生药膳;利用桑叶、蜂蜜等特产提供美容养颜、祛湿排毒等功效的饮品,让游客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参与中草药的种植、采摘、炮制、膳食等过程,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通过将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已累计接待8万余人次,为游客打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康养胜地和研学基地。 中部闪耀:仲景里中医药文化 街区传承中医药文化新地标 仲景里中医药文化街区位于南阳市文化路与新华路交叉口东南角梅溪河畔,规划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总长度达1000米,以仲景文化为主题,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汇聚了中医药诊疗、中药销售、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体验等多种业态,将成为都市中医药文旅康养的新地标。在首期项目中医药(艾草)文化博览区,雕刻的《伤寒杂病论》经典篇章,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医诊疗区,南石医院新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振丹艾灸培训学校在此开设分支机构,汇聚30余名中医师和“仲景灸”专家,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方案。艾制品销售区则汇聚了南阳市多个厂家1000余种系列艾制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自2023年以来,仲景里中医药文化街区持续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为市民提供免费中医诊疗、健康咨询等服务,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成为街区的一大特色亮点。这里还拥有全国体医融合试点项目——南阳市运动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暨南阳南石康复中医院新华路门诊,推动卧龙区体医融合取得新突破。据统计,中医诊疗区和运动康复中心自开业以来,已接诊患者1万余人次,治愈率和好转率较高。 下一步,南阳市卧龙区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把“宛药”的自然优势和仲景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与文旅文创、食疗药膳、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融合发展,持续壮大中医药文旅康养基地等特色产业,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南阳市卧龙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