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妇幼健康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的双路径
从“急救先锋”到“心灵守护者”
解开癌症患者的“痛苦方程式”
一次性防针刺针帽
1
11 1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解开癌症患者的“痛苦方程式”
 


□李晨阳

作为一名护士长,我始终坚信,护理工作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与照护,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陪伴。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实践中,叙事护理以其独特的温度,让我们得以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今年7月,与韩女士的相遇,便是这段护理之路上一次深刻而温暖的旅行。
初识:阴霾笼罩的病房
韩女士今年60岁,是一位来自哈密市的退休人员。今年3月,她因子宫内膜癌不远千里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韩女士还需要进行4次化疗,以巩固疗效。7月28日,是韩女士第4次化疗住院的日子。
初次见到韩女士时,她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双本该明亮的眼睛此刻黯淡无光,因常年在大西北生活而镀上阳光色泽的脸庞,如今笼罩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愁云。化疗的副作用在她身上肆虐:持续数日的食欲不振,让她的身形迅速消瘦,反复发作的恶心等不适剥夺了她安眠的权利,就连起身活动时她都拖着沉重的步伐。
我从家属那里得知,一生要强的韩女士,退休前从未向任何困难屈服。可如今,突如其来的癌症和反复的化疗,让这个倔强的灵魂第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力。异乡病房的孤独、病情发展的未知、治疗带来的痛苦,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包裹,让她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作为护士长,我深知,此时的韩女士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治疗,还需要心灵的抚慰。于是,我决定以叙事护理的方式,陪她一起驱散阴霾。
倾听:解开层层心结
叙事护理的核心,在于倾听与理解。我为韩女士创造了一个安静、私密的交流环境,避开治疗与探视的高峰时段,一次次坐在她的病床边,像朋友一般与她聊起过往。
“韩阿姨,我听说您来自哈密市?那里的瓜果特别有名,您一定很想念家乡的味道吧?”我以她的家乡为切入点,试图打开她的话匣子。
提及家乡,韩女士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是啊,哈密市的瓜甜,葡萄也香。以前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老姐妹们去果园里摘果子,可现在……”她的声音哽咽了,“我这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化疗太难受了,我真怕自己熬不过去。”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倾诉内心的恐惧。我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韩阿姨,我特别理解您。化疗的反应确实让人难受,换作是谁,都会觉得辛苦。您愿意多和我说说吗?比如,您最担心的是什么?”在我的鼓励下,韩女士渐渐打开了心扉。
她告诉我,自己最担心的是病情复发,怕辜负家人的付出,老伴儿为了陪她治病,特意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赶到郑州照顾她;她也害怕给医院添麻烦,觉得自己恢复得太慢,拖累了医务人员;更怕自己再也回不到那个熟悉的家乡,回不到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状态。
每一次倾听,都是对她内心世界的一次探寻。我梳理出她的三层困境:身体上,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让她难以承受;精神上,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她强烈的焦虑与绝望;环境上,远离家乡的孤独感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加剧了她的心理负担。
针对这些困境,我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一样,开始逐步拆解韩女士的“痛苦方程式”。
在身体层面,我详细为韩女士讲解了化疗副作用的应对方法。比如,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可以缓解恶心;适度活动,能帮助她改善食欲,同时请医生协助她调整辅助用药方案,减轻不适。
在疾病认知层面,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解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告诉她目前的化疗方案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的有效手段;介绍其他患者的康复案例,帮助韩女士树立对治疗的信心。
在环境适应层面,我发动科室的护士们多与韩女士交流,分享郑州的风土人情,让韩女士感受到异乡的温暖,同时鼓励她与家人视频通话,缓解对家乡的思念。
转变:重燃生命的希望
叙事护理的过程,也是患者自我重构的过程。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韩女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疾病的关系。她不再将癌症视为“判了死刑”,而是看作一场需要共同面对的“战役”;她不再将化疗的痛苦视为“熬不过去的坎”,而是看作“走向康复的必经之路”。有一次,韩女士笑着对我说:“李护士长,你说得对,我不能就这么倒下。我还想回去看看哈密市的秋天,那里的胡杨林可美了。等我好了,我给你们寄哈密瓜!”看到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我由衷地感到欣慰。韩女士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开始主动配合治疗,甚至会在护士查房时,笑着问:“今天有没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呀?”韩女士食欲不振的情况也有了改善,已经能吃下小半碗饭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更令人感动的是,韩女士开始主动关心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因化疗反应哭闹时,韩女士像长辈一样安慰道:“孩子,别哭,熬过去就好了。你看我,这不也一天天好起来了吗?”那一刻,我看到了生命的韧性与力量,也看到了叙事护理带来的正向影响。
回响:一份特殊的感激
第4次化疗结束,韩女士即将出院。临走前,韩女士给我们送来了一封手写的表扬信。信中写道:“感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尤其是妇科的医务团队。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温暖了我的心。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你们用耐心和爱心,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你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最美的天使……”
除了表扬信,韩女士还让家人用手机给我们拍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她精神矍铄,笑容灿烂,对着镜头一遍遍说着“谢谢”,还热情地邀请我们有空去哈密市做客。
看着那封字迹略显颤抖却饱含真情的表扬信,看着视频里韩女士阳光般的笑容,科室里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深受触动。这份感激,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叙事护理价值的最好诠释。
韩女士的故事,只是我们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但是,它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叙事护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它让我们以平等的姿态倾听患者的故事,理解患者的痛苦,陪伴患者走出人生的低谷。
接下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践行叙事护理的理念,用倾听化解焦虑,用理解传递温暖,用陪伴给予力量。我深知,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段故事都值得被倾听。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我愿以心为舟,陪每一位患者渡过生命的河流,抵达希望的彼岸。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