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生 李志刚 李孟麒 井 平
温经止痛汤 组成:当归、川芎各9克,赤芍15克,桂枝、吴茱萸各6克,香附、小茴香、乌药各9克,广木香6克,白术9克,细辛5克,甘草3克。 功效:温经祛湿、理气活血。 主治:痛经(寒湿凝滞证)。 症见经前期或行经期伴少腹剧痛并有凉感,疼痛部位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红而紫,舌苔薄白,舌根部白腻、质淡,脉沉紧。 方解:本证乃寒湿凝滞胞宫,气血不畅导致。方中桂枝、吴茱萸、细辛,温经散寒;白术、广木香、甘草,健脾醒脾、理气燥湿;当归、川芎、赤芍、桂枝,温通经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功。少腹剧痛、手足不温、舌质淡暗、脉沉迟者,加附子、炮姜。
益肾调经汤
组成:熟地、山茱萸各15克,山药24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24克,巴戟天9克,怀牛膝12克,肉桂、艾叶各3克,丹参、党参各15克,炙甘草9克。 功效:补肾培元、调和冲任。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肾气不固证)。 症见经期或先或后,量少色淡红,腰部困痛,少腹有空坠感,形寒畏冷,神疲易倦,头晕,夜尿增多,舌苔薄白、质淡,脉沉细弱。 方解:本证乃肾气不固,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导致。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巴戟天、菟丝子、肉桂,温补肾气;党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健牌、补肾培元;怀牛膝、丹参、艾叶,走下焦,温经活血,调和冲任。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培元、调和冲任之功。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石菖蒲;食少胃满者,加砂仁、广木香。 清热调经汤
组成:当归9克,白芍、生地各15克,山药24克,茯苓12克,牡丹皮9克,地骨皮12克,炒栀子9克,广木香、甘草各6克,黑地榆12克。 功效:清热凉血、调经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血热妄行证)。 症状月经量多或过期不止,经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腰腹胀痛,心烦急躁,口干欲冷饮,面红头晕,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苔薄黄、质红,脉数有力。 方解:本证乃素体阳盛,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导致。方中当归、白芍、生地,养血凉血、清热调经;生地、牡丹皮、地骨皮、炒栀子、黑地榆,清热除烦、凉血止血;山药、茯苓、广木香、甘草,益气健脾、理气消胀。诸药相互为用,血分热清则经血自少,益气健脾则血有生化之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头晕者,加菊花、细辛。
益气调血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当归9克,白芍15克,远志9克,酸枣仁15克,广木香6克,阿胶9克,黑地榆12克,炙甘草9克。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月经过多(脾肺气虚证)。 症见月经量多或过期不止,月经色淡质稀,面及四肢浮肿,面黄少华,心悸气短,头晕,时自汗出,畏风怕冷,精神倦怠无力,舌苔薄白、质淡红,舌体肥大,脉缓弱无力。 方解:本证乃脾肺双虚,脾失统血,气失升摄导致。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肺气健脾,为本证之主药;当归、白芍、阿胶、黑地榆,补血养阴、凉血止血;远志、炒酸枣仁,宁心安神;广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本方补肺气健脾为本,养血安神、调经止血为标,标本兼顾,故适用于肺脾气虚而导致的月经过多。头晕者,加细辛;经血过多者,加三七粉;心悸出汗者,加龙骨、牡蛎。
活血止痛汤
组成:当归、川芎各9克,赤芍15克,桃仁、红花、香附、小茴香、乌药各9克,广木香6克,川牛膝15克,丹参21克,延胡索、五灵脂各9克,甘草3克。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痛经(气滞血瘀证)。 症见经前期或行经期,少腹疼痛拒按,痛引腰脊,月经量少,或血行不畅(时有时无),经色紫暗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头晕,舌苔薄白,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方解:本证乃气滞血瘀,胞宫血行不畅导致。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五灵脂,通经活血、祛瘀止痛;香附、小茴香、乌药、广木香,疏肝理气、气行血行;川牛膝,引血下行。本方宜在月经将来,少腹及乳房出现痛胀时,服药3剂。下次月经将来,疼痛仍有者,继服3剂。五心烦热、头晕头痛、口干苦者,加丹皮、栀子、菊花。
加减益气补血汤
组成: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白芍、熟地各15克,远志9克,酸枣仁12克,阿胶9克,川续断15克,炒杜仲、川牛膝各12克,肉桂6克,炙甘草9克。 功效:益气健脾、补血安神。 主治:月经后期(气血虚弱证)。 症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色淡红,面色萎黄少华,体倦无力,腰部困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梦多,健忘,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 方解:本证乃因生育过多,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营血不足,血海不盈,不能按时满溢导致。方中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养血安神;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配伍黄芪、肉桂,温中助阳、益气健脾,增强气血生化之源;续断、炒杜仲、川牛膝配伍肉桂,壮阳补肾、培补冲任,引药入经。诸药配合,补血安神、温阳补肾、益气健脾,增强气血生化之源。故适用于气血亏虚导致的月经后期症状。食少脘闷者,去掉熟地,加砂仁。
健脾止血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当归9克,醋白芍15克,远志9克,炒酸枣仁15克,醋柴胡、升麻各6克,黑地榆12克,阿胶9克,广木香6克,炙甘草9克,米醋120毫升(晚煎)。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崩漏(气虚证)。 症见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质稀,面色苍白或萎黄,肢体浮肿,倦怠无力,心慌气短,食少便溏,胸脘满闷,舌苔薄白、质淡,舌体肥大、边有齿痕,脉虚弱无力。 方解:本证乃脾虚之中气下陷,统摄无力导致。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醋柴胡、升麻,升阳固脱,与上药相辅相成,以增强统血摄血之力;广木香,醒脾理气,使补而不滞;当归、醋白芍、阿胶、远志、酸枣仁,养血补血、安神宁志;黑地榆配伍阿胶,凉血止血。重用米醋者,以其酸涩收敛,可达迅速止血的目的。少腹痛者,加醋香附。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系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