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郑雅文 任怀江
“没有温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生死竞速,我早就没命了!”日前,在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病区,即将康复出院的武陟县大封镇寨上村村民张老先生感慨地说。 时间回到7月10日。当天8时38分,持续胸痛、胸闷5天后,张老先生症状加重,遂到村卫生室就诊。刚坐下来,他便一头栽倒在地。 “是心肌梗死!”乡村医生邱艳花迅速识别心肌梗死征兆,果断给予速效救心丸,然后一边拨打温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一边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 邱艳花能迅速反应,得益于温县人民医院“胸痛救治网络”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与基层培训。多年来,该院胸痛中心专家团队坚持每月深入全县及周边县域乡村,通过系统化培训、实战演练与长期指导,显著提升基层“守门人”对高危胸痛的早期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真正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六七分钟后,温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呼啸而至。随车医生侯庆元飞身下车,无缝接力按压。1下,2下……30下……心电图显示室颤。“准备电除颤!”侯庆元当机立断,在护士的配合下,第一时间进行电除颤。 “快!有心跳了!接着按压!”几分钟后,张老先生终于睁开了眼睛。但两分钟后,张老先生再次出现室颤。继续心肺复苏、二次除颤、精准用药……其间,侯庆元等人严密监测张老先生的生命体征,定时描记心电图,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抢救。几分钟后,他们终于将张老先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转运途中,温县人民医院随车配备的专业设备——心肺复苏机派上了用场,确保按压持续有效。 张老先生抵达温县人民医院时,该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已全面开启。救护车直达导管室。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杨登峰带领团队严阵以待。造影检查显示,心脏前降支近端闭塞。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介入手术迅速展开,仅用时15分钟,便成功植入一枚支架,开通了血管。这再次刷新了温县人民医院救治心肌梗死患者的纪录。 目前,张老先生已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