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减肥人士应警惕进食障碍 |
|
□王淑贤 安祺(化名)是一个文静、自律的女孩,家庭幸福、生活无忧。17岁考上大学后,离开父母的安祺因难以适应新生活,性格越发内向。她选择大量进食来对抗孤独,体重逐渐增加。安祺感受到同学异样的目光,甚至被开玩笑地称为“胖妹”,深感羞愧,迫切希望减肥。于是,安祺开始疯狂节食,饿了就喝水,吃少量水果蔬菜,每晚跑步半小时。然而,不久她便在情绪低落时疯狂地摄入蛋糕、薯片、烤肉等食物,之后又因恐惧发胖而催吐(用手指抠喉咙)或服用泻药。 自从节食后,安祺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面色苍白,频繁头晕、便秘、脱发、畏寒,情绪也变得暴躁,内心敏感。仅一年时间,身高161厘米的安祺,体重就从70千克降至45千克,但是安祺仍然觉得自己胖。安祺在父母陪同下前往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主要指患者进食行为异常,以对食物和体重体型的过度关注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它包含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类,两者可交替出现。 疾病特点 神经性厌食 患者对痩的无休止追求和对肥胖的病态恐惧,恐惧性地拒绝维持正常体重。部分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即明明已经很消瘦,仍坚持认为自己肥胖,或在进食后立刻感觉身体向外膨胀。患者为达到自己对体重的极端目标,经常刻意用不健康的行为(如催吐、泻剂、禁食、过度锻炼等)减少热量的摄入量和增加消耗,造成明显的低体重或营养不良。 神经性贪食 患者以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地暴饮暴食,继之采用不健康的行为补偿性地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暴饮暴食常在患者心情不好时发生。它有以下特点:患者的进食量为正常人的数倍,速度很快。所食之物多为平时严格控制的“发胖”食物,有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对暴饮暴食充满自责,常偷偷进行。 疾病危害 长期节食后,患者身体营养状况持续恶化,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常见躯体症状 患者皮肤苍白,毛发干枯脱落,腹痛、恶心、便秘、畏冷、头晕耳鸣,贫血、骨质疏松,严重者会猝死。 常见精神症状 患者情绪不稳、易怒。尤其当他人劝其进食时,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注意范围变窄。在短期内专注于学习或工作,成绩迅速提升,同时渐渐远离人群,独来独往,麻木和冷漠。好成绩不能令其开心,反而会使情绪低落,甚至有自杀倾向。 强迫思维和行为。病前存在完美主义性格特点,病中更加关注细节,做事犹豫不决,要求整洁和秩序,有些会出现强迫清洗等和体重无关的强迫症状。 如何治疗 患者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包括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营养支持 若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应及早住院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减少呕吐行为,禁用泻药。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对于缓解情绪障碍和饮食限制、食物关注、体重顾虑及体型不满有一定效果。 心理治疗 稳定病情的有效手段。治疗前,医生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制定心理治疗方案。在青少年群体中,家长和学校需要向孩子积极表达爱,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进行及时和具体的表扬,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建立畅通而有效的社会联系,给予孩子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抵御不良心理问题。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