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翟纪功
在全民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当下,国家“体重管理三年计划”的推进,让减重话题持续升温。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减重方法,许多人陷入选择困境。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指出,健康减重需要摒弃“捷径思维”,通过多学科协同的“组合拳”模式,实现全周期、个性化的体重管理。 精准评估: 定制化减重方案的“导航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减重前的精准评估是科学减重的第一步。开封市中医院通过人体成分分析,精准解析脂肪、肌肉、水分的分布比例,特别是针对内脏脂肪的深度检测,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风险预警提供关键数据。同时,结合抽血化验获取的代谢状态、激素水平等指标,由专业医师团队综合个体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量身定制减重方案,确保“一人一方”的科学性。 科学饮食: 告别极端节食的可持续之道 “减重不是不吃,而是会吃。”针对“节食减重”的认知误区,营养师强调,需要结合地域饮食特点与个体生活习惯,构建可持续的饮食模式。通过增加蔬菜等低热量高营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高脂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实现营养均衡。例如,为上班族设计的“三餐能量分配方案”,既满足饱腹感又避免营养不良,让减重过程更具可持续性。 运动重塑: “健康习惯”的认知升级 “运动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单纯消耗热量,而是重塑身体机能。”运动治疗师指出,有氧运动制造能量缺口的同时,抗阻训练可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从根本上改善体质。针对不同体型人群设计的“全身+局部”运动方案,不仅助力减重,更通过紧致皮肤线条提升体态美感。临床数据显示,坚持科学运动的减重人群,半年内体重反弹率较单纯节食者降低47%。 心理疏导: 打破减重“情绪枷锁”的关键一环 肥胖引发的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往往成为减重路上的“隐形障碍”。心理治疗师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重建健康自我认知,缓解“情绪性进食”等恶性循环。典型案例显示,接受8周心理疏导的患者,减重依从性提升62%,睡眠质量改善率达58%,形成“心理减负、行为积极”的正向循环。 中医智慧: 辨证施治破解肥胖“体质密码” 针对“食欲旺盛”“喝凉水都胖”等不同肥胖类型,开封市中医院中医团队发挥辨证施治优势:胃热炽盛型,以清热泻火中药调节食欲;脾胃气虚型,以健脾祛湿方剂提升代谢;肝郁气滞型,则通过疏肝理气疗法破解“压力性肥胖”。同时,中药联合针灸、按摩等外治疗法,在减重的同时调理全身机能,减少西药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体现“治未病”与减重协同的中医药特色。 理性看待穴位埋线: 辅助减重的“科学搭档” 针对近年流行的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刺激脾胃经等相关穴位健脾祛湿,调节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穴位埋线疗法需要与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综合起效。临床实践中,选取腹部脾胃经,下肢足三里穴、丰隆穴等穴位的埋线方案,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减重效率提升15%~20%,但并非的万能方法。 在开封市中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测量评估、饮食调控、运动干预、心理疏导、中医调理”的六维协同模式,正为超重人群开启科学减重新路径。只有摒弃速成心态,才能实现健康与体型的双重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