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河南省皮肤病、性与性病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易被漏诊的食管早癌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闭塞
1
11 1 2025年5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易被漏诊的食管早癌
 


□董士海

   男性患者王某今年62岁,因为在其他医院被发现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来到信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临床上,在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若无明显的禁忌证,就可以对其进行内镜下食管肿物切除。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物,对于我和同事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操作。
    记得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的时候,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宝松曾经很严肃地告诉我:“当拿起胃镜特别是当你发现了一个病变的时候,往往会特别兴奋,注意力会被这个病变所吸引,容易导致在后续的检查中无意识地放松警惕,有时就可能造成漏诊。只有在胃镜完全退出患者体外后,才算是完成检查。当发现病变的时候,需要在心里警告自己,还需要警惕别处是否存在病变。”我把这些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付诸实践。这不,当发现肿物的时候,我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认真地完成所有检查,结果在隆起病变的上端约5厘米处,发现了一处黏膜粗糙发红、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的病变。此处病变和周围组织差别不大,特别不容易被发现。我切换成NBI胃镜(窄带成像技术胃镜,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检查技术)观察,可见茶色征;用放大内镜观察,可见微血管扩张、扭曲、不规则。
    根据检查结果,我判断为食管早癌。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我对患者实施了食管黏膜剥离术+食管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我的判断一致。病理检查提示食管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原位癌),病变周边阴性,底部阴性,没有淋巴管浸润。
    王某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得了肿瘤,幸运的是病变是早期的,通过内镜即可完全切除,获得治愈,对他的生活质量基本没有影响,同时又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
    食管早癌属于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肿瘤是可防可治的。我国40岁以上人群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建议以下人群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
    1.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
    2.消化系统疾病高危人群,如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经常喝酒、吸烟者,饮食不规律者,喜欢吃腌制食品、烫食者,经常熬夜者,情绪不良者等。
    3.已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如胃部不适者(上腹痛、下腹痛、泛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者(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改变)等。
    4.正常体检时发现CEA(癌胚抗原)、CA19-9(一种黏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者,需要尽快做胃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排查。
 (作者供职于信阳市人民医院)

相关链接

茶色征是食管早癌检查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茶色征通常出现在内镜检查中,特别是在使用NBI或蓝激光成像技术(BLI)观察时。在这些技术下,食管早癌的病灶可能会呈现茶褐色改变。这种颜色的改变是由于癌变组织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正常组织不同导致的。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