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视角下的脑梗死防治思路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十六 补中益气丸
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督灸疗法
失眠的辨证论治及体会之一
1
11 1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督灸疗法
 


□胡艳丽

督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外治疗法,近年来因其在调理亚健康、增强免疫力和治疗慢性病方面的卓越表现而备受瞩目。
督灸疗法的历史渊源
督灸疗法,又称“长蛇灸”“督脉灸”,是一种沿人体背部督脉施以隔姜灸的传统中医疗法。督灸疗法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在历代医学家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督灸疗法的记载,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更是将督灸疗法系统化,使之成为外治疗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督脉作为人体“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一、二侧线在督脉两旁,两者贯穿整个脊柱区域。脊柱不仅是人体的支柱,更是精气运行的通道。督灸疗法是对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区域进行温热刺激,达到调和阴阳、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这种疗法集中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的思想精髓。
督灸疗法的操作原理
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医生首先沿患者的脊柱(督脉)撒上一层特制中药粉(通常包含肉桂、丁香、细辛等温阳之药),然后覆盖上新鲜姜末,再在姜末上放置艾绒,最后点燃施灸。整个治疗过程持续40分钟~60分钟,患者会感受到一股热流沿脊柱缓缓渗透,舒适宜人。
督灸疗法的特点
施灸面积大 覆盖整个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一、二侧线。
药物协同增效 药粉、姜末、灸法三者协同作用,疗效倍增。
直达脏腑 温热效应持久深入,能直达脏腑。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督灸的热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影响全身。
督灸疗法的适应证
亚健康调理 针对长期疲劳、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等亚健康状态的患者,督灸疗法能够显著提升阳气,增强体质。
呼吸系统疾病 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有良好的效果。冬季进行督灸,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症状,调节脾胃功能。
妇科疾病 调理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妇科问题。
疼痛性疾病 缓解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
阳虚体质调理 督灸疗法适合怕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等阳虚体质人群。
督灸疗法具有温阳散寒、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不少患者经过一个疗程(通常5次~6次)的治疗后,不仅原有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也得到整体提升。
督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体质虚寒者、阳虚体质者适用督灸疗法。湿热体质者应慎用督灸疗法,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禁忌证 高热、急性炎症期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背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孕妇,极度虚弱者或空腹状态下的人群不宜进行该操作。
治疗后的护理 灸后需要多饮温水,当天避免洗澡,防止受凉,避免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口渴、疲劳,属于正常反应。
疗程建议 一般5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病患者可以连续治疗2个~3个疗程,夏季时宜进行保健灸。
督灸疗法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随着“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督灸疗法在养生保健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空调环境、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阳虚体质者增多,督灸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未来,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深入,督灸疗法的机制将进一步阐明,适应证范围可能继续扩大。同时,操作技术的标准化、艾灸设备的智能化也将提升督灸疗法的普及性和便利性。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