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全
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中风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果能够迅速识别症状并在“黄金3小时”内进行急救,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本文主要介绍中风的症状识别、急救措施及预防措施,从而帮助人们应对该疾病。 症状识别 中风的症状经常是突然出现的,不同类型的中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下症状是较为常见的: 面部麻木或下垂:中风可能导致面部一侧麻木、下垂或失去表情。观察患者是否能微笑,是否感觉一侧面部无力或麻木。 言语困难:中风患者可能出现口齿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说话的情况。询问患者是否能正常说话,并观察患者言语是否流畅。 突发性头痛:中风引起的头痛一般是突发性且剧烈的疼痛,不同于日常的头痛。 视觉障碍:中风可能导致视野缺失、双眼模糊或出现黑点。 突发性四肢无力或瘫痪:中风可能导致身体的一侧或四肢突然失去力量,难以移动。让患者伸出双手,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无法抬起。 此外,中风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并迅速采取治疗措施。 为了快速识别中风,可以记住“FAST”原则: F(Face):观察面部是否下垂、麻木。 A(Arm):让患者伸出双手,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 S(Speech):询问患者是否能正常说话,观察言语是否清晰。 T(Time):如果发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项,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措施 中风急救的关键在于抓住“黄金3小时”,即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接警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患者身边的人要保持冷静,不能随意搬动患者。 患者保持平躺:让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呕吐现象,将患者的头部转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 避免进食或饮水: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喂食或饮水,以免加重病情。 快速送医:当救护车到达后,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救治工作。选择有溶栓治疗经验的医院,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性,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总体而言,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关键时刻,患者家属应果断决策,尽快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预防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高血压病是中风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将血压水平控制在低于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按时服药。 调节血脂: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合理饮食和药物治疗,可以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降低中风的风险。 控制血糖: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戒烟和限制饮酒量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合理饮食:保持合理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 适度运动:坚持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中风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和随访。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尽早进行急救处理和综合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中风科普宣讲,提高人们对中风症状的认识,是降低中风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在面对中风这一突发疾病时,时间就是生命。抓住“黄金3小时”,快速识别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同时,控制危险因素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中风的概率。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