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人性的光辉
故乡的春天
柳笛声声唤春来
守护生命的微光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守护生命的微光
 


□王红丽

   晨雾尚未散尽,七点的阳光在窗棂间逡巡。当急促的铃音打破寂静,我的指尖已本能地系上工作服的纽扣。电话那头,患者家属哽咽说:“护士,造口出血了,止不住……”
    疾驰的车轮碾过城市惺忪的睡眼,急救箱里纱布与止血钳的碰撞声,恰似生命倒计时的秒表。推开门的刹那,监护仪刺目的红光里,暗红血袋在家属颤抖的手中摇晃,空气里漂浮着铁锈味的恐慌。
    造口袋被揭开的瞬间,凝结的血痂如绽放的曼陀罗。监护仪此起彼伏的声音里,我仿佛听见毛细血管破裂的轻响。浸透血液的纱布在治疗盘里层层叠叠,像开败的朱槿花。当指尖触到黏膜深处那粒跳动的“红宝石”,时间突然缩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这是属于造口专科护士的量子领域,三指精准封锁出血点,去甲肾上腺素浸润的纱布如同特制的“封印符”,使搏动的血管渐渐化作退潮的海浪。我第五次抬头时,监护仪的心电波形终于舒展成平缓的沙滩。
    有人惊叹这不过是个简单的按压动作,却不知我们早已将造口血管图谱刻入骨髓。每一道皮肤皱褶都是立交桥般复杂的微循环系统,每种渗血色阶都对应着密码般的诊断信息。
    当急诊医生调控生命体征的宏观宇宙时,我们正用专科透镜解析着2厘米的微观文明,如同考古学家在方寸间解读千年楔形文字。这种深植于肌理的职业本能,正是居家护理不可复制的专业壁垒。
    归途朝阳初升,后视镜里患者家属挥动的手臂渐成剪影。那些镌刻在指纹里的血管走向,那些沉淀在晨昏里的护理日志,此刻都在霞光中羽化成蝶。
    我们这些微观世界的守护者,正用专业将每个生命褶皱里的星辰点亮。这或许就是现代造口护理的浪漫——在医学的宏大叙事里,为那些被折叠的生命尊严,撑起一片永不坍塌的微观宇宙。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