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明
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孩子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一种反映。今日,我们将讲述一个关于啃指甲的案例,其背后所折射的是一个家庭关系的微妙失衡和逐步修复的过程。 故事的主人公是14岁的初二男生小杰(化名)。小杰来到心理治疗室时,十个手指甲都被啃得光秃秃的,甚至露出了肉。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心理治疗师王超明询问后得知:小杰总是控制不住地啃自己的指甲,尤其是在考试前、学习压力大,以及妹妹和他发生冲突时,小杰啃指甲的行为更加频繁。 小杰的爸爸是公务员,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妈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平时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小杰和妹妹的关系并不融洽,经常发生冲突。他感到自己仿佛总是置身于被忽视的角落,而妹妹却如同被聚光灯追逐的焦点,享受着更多的关怀与注意。 啃指甲的背后 情感宣泄的方式 通过心理治疗,王超明逐渐发现了小杰啃指甲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小杰啃指甲的举动,成为他情感宣泄的一种途径。每当学习压力大或考试结束后要排名时,小杰就会通过啃指甲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家庭系统的失衡 父母角色的缺失 小杰的问题,不仅是个人行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的失衡。爸爸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妈妈虽然在家,但是她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妹妹身上。小杰感到自己被忽视,甚至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没有存在感”。他深感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与妹妹之间的竞争更加剧了他的焦虑与失落情绪。他潜意识里通过偏差行为——啃指甲,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以此来“争取”关爱。这种潜意识的行为,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父母关注的渴望。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王超明不仅帮助小杰认识到啃指甲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还引导其父母重新审视家庭中的角色分配和情感表达:爸爸意识到,自己虽然忙于工作,但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同样重要;妈妈也发现,自己在照顾妹妹的同时,忽略了小杰的情感需求。 通过几次家庭治疗,小杰的父母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爸爸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杰,妈妈也学会了平衡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小杰逐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内心的焦虑感得到了缓解,啃指甲的行为也随之减少。 小杰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面镜子,无声地映照出家庭关系的微妙与复杂。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们的家庭系统是否出现了失衡?我们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茁壮成长,犹如幼苗离不开阳光的照耀与雨露的滋养,家庭便是那不可或缺的沃土。当家庭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给予彼此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也会随之缓解。家庭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在于帮助整个家庭找到平衡点,使家庭关系更和谐。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