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池
鹤壁市山城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2.8万人、占比达17.9%,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失能老人、留守老人比较多,健康养老需求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为更好地给老年人幸福“加码”,山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鹤壁行动”,立足区情、探索创新、拓宽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延伸居家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山城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全链式”医养结合推广应用区,获得全省老龄健康工作先进集体,医养结合相关案例取得全市第二届改革创新大赛“十佳案例奖”;谋划实施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累计争取上级资金700多万元,4个社区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 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医养工作快速发展 山城区建立“党委、政府统筹,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区重点民生实事;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医养结合促进健康养老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成立区级医康养工作专班,完善工作专班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民政、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探索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延伸居家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实现“医、防、康、养、护”融合发展。 扩大服务供给 织密“全链式”医养网络 山城区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全区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老年医学科全覆盖,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养老服务”业务范围,形成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根基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采取“两院一体”“医养协作”“托管运营”等模式,实现14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医养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街道养老机构或乡镇敬老院)+医养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家庭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高质量健康养老服务。 打造“中医+康养”特色 提高“全链式”医养质效 山城区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特色优势,以医养结合机构为载体,开展中医特色医养服务。长红医院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医养全过程,将AI(人工智能)新技术注入老年养老领域,利用中医AI机器人通过“四诊法”辨识体质,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药膳食疗、中药足浴等中医药特色服务,提升医养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老年人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仁和医院以中医赋能养老,突出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为入住老人提供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保健康复服务,将养老、护理、康复与中医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拓宽“链接”路径 优化“全链式”医养链条 山城区打造“社区15分钟智慧健康医疗圈”,以社区嵌入式服务为抓手,推动“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发展,鹿楼中心卫生院下沉火电厂社区、汤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沉奔六社区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日间照料、中医康复、诊疗等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衔接,让老年人就近享受医养服务;利用“健康微诊室”,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等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目前共接诊辖区居民2万余人次。 做实居家医养服务 打通“全链式”医养通道 山城区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养老服务为基础,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推广“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法,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与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做实做优“1+8”签约服务包;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失能老人“健康服务敲门行动”。目前,已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指导、康复护理、疾病诊疗等上门健康服务500余人次。 下一步,山城区将坚持以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体系、务实举措、开拓创新,为健康鹤壁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卫生健康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