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高血压病患者用药误区 |
|
□薛建文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现将高血压病患者用药误区介绍如下。 自行选择用药时间 一些高血压病患者在睡觉前吃降压药,以为这样能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其实人在睡觉时,全身都处在一种松弛的状态。患者如果在睡觉前吃降压药,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就会引起血压下降,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中堆积,堵塞脑血管,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凭感觉服药 不少高血压病患者凭自己的感觉服药,这是很不可取的。有的患者平时不测量血压,仅在血压升高后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才服药或加大药量,血压降下来后便停止服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其实,血压升高是长期存在的结果,而不是一时波动。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不愿意过早吃药 许多高血压病患者认为,自己一生都要服用降压药,对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尽早控制血压,可以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降压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速度,使血压平稳地降下来,如果血压下降过快或者过低,都有可能导致脑卒中。 盲目追求速效 有的高血压病患者急于求成,希望立刻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并在短时间内治愈高血压病。这是非常危险的。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擅自停药 有些患者自行停药或减药,结果血压上升,对心脏、大脑、肾脏造成损害。正确的做法是,坚持长期服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缓慢减药。 盲目用药 医生应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患者要避免盲目用药。 不规范用药 在服药期间,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切记,不能自己随便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不定期复查 有些患者平时血压控制得比较好,但由于忽视血压监测,结果在某一天突然出现血压升高,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必须坚持定期复查。 患者不按医生的要求服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按照医嘱定期复查等,都是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患者应该严格执行医嘱,规范服药。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测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