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一周,我这腹痛的症状消失了……”2月25日,在温县妇幼保健院里,31岁的患者宋某说。宋某因为腹痛、腹胀、嗳气前来就诊,医生诊断后建议宋某进行中医药治疗。经过腹部按摩、艾灸后,宋某的腹痛、腹胀症状减轻;经过一周治疗,症状完全消失。 近年来,温县高度重视中医药与妇幼健康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形成“妇幼+中医药”“同诊同治同保健”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众多女性患者受益。 温县始终锚定“中医有阵地、服务有温度”的发展目标,在温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标准化中药房:建筑面积达110平方米,功能齐全、分区合理,配备中药饮片326种、中成药50种。温县先后投入80余万元,购置煎药机、蜡疗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等20余台(件)中医仪器设备,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中药房、中医科标准化建设,把中医药融入妇幼健康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温县坚持积极培育“妇幼+中医”新型人才。首先是“走出去学”,选派温县妇幼保健院27名执业医师到省、市医院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选派18名非中医类别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其次是“引进来教”,通过“中医大讲堂”线上培训、中西医联合查房等形式,培养既能开药方、又能针灸的中西医复合型人才,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填补妇幼保健领域空白,同时有效激活“传帮带”机制。 温县68岁的王某,受失眠和耳鸣困扰两年多,在温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经过耳穴压豆治疗,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耳鸣症状减轻。王某的诊疗效果得益于温县妇幼保健院全员中医化培训,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懂中医,会中医”,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温县妇幼保健院逐步打破科室壁垒,设置中医妇科、中医产后康复科、中医儿科等特色科室,开设中医治疗区、中医儿科治疗区等。同时,该院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积极探索中医与其他临床科室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中的特色优势,开展督脉熏蒸、耳穴压豆、小儿推拿、针灸等业务,从孕前调理到儿童保健,将中医药服务贯穿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目前,温县妇幼保健院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36项,中医药技术覆盖率达32%,中医药融入妇幼保健服务达3.2万人次,真正实现“1+1>2”的融合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三个‘加’项,即服务加速,持续扩大中医儿科、中医产后康复科等特色科室规模;技术加码,继续推广妇幼诊疗过程的中医定向投药等新业务;联动加强,持续推动县级优质资源和专家下沉,大力培育‘妇幼中医明白人’,全力打造‘中医药+妇幼’融合发展样板县,为妇女儿童撑起一把‘绿色健康伞’!”温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奇琦说。 (王正勋 侯林峰 崔冬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