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商丘市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整治行动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
春天来了,怎么减掉“过年肥”
“郑州医惠保”推出升级版
周口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神经内镜下脑室病损切除术
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2023年版)(节选)
1
11 1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春天来了,怎么减掉“过年肥”
 

本报记者 刘 旸  郭娅妮  通讯员 梁 楠  孙 璐

   春节假期一过,不少人就开始忙着体重管理。“每逢春节胖三斤(1斤=500克)。这‘魔咒’我怎么都躲不过,今年春节又胖了五六斤”“冬天胖、夏天减,每年都在重复这个怪圈”……连日来,记者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诊疗中心、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采访时,不少人表达了对体重管理的困惑。
    “每年春节过后,都会迎来就诊小高峰,就诊的大多是长假期间饮食、运动、作息不规律引起体重骤升、‘三高’等问题的患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诊疗中心主任燕树勋介绍,“作息不规律人群的肥胖风险较常人高出30%以上。这部分人群及时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很有必要。”
    2024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了中医治疗方法,指出肥胖的病机为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的气郁、血瘀、内热壅塞。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通过清胃泻火、健脾利湿、理气解郁、化痰散结等治法控制体重。中医治疗肥胖可通过中药、针灸、穴位埋线、耳针疗法、振腹法等,达到减重目的。
    “春节假期后,来医院咨询通过中医药和相关绿色疗法进行体重管理的人明显增多。”燕树勋说,中医认为肥胖与痰湿有关。痰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过多食用油腻、辛辣食物,易在体内生痰生湿。二是脾胃功能差,导致食物无法正常运化排泄,从而在体内形成湿邪,即脾虚湿盛。三是情绪因素,情志问题一方面可导致暴饮暴食,另一方面会影响脾胃功能,如肝气不舒影响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致使痰湿存留,引发肥胖。基于此,临床医生通过辨证分析,将肥胖进行证型分类,开具中药,祛除体内湿邪,做到标本兼治。
    此外,体重管理的中医治疗方法比较多样,不仅有中药内服,还有多种外治疗法,如针灸、穴位埋线、耳针疗法等。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多样且注重整体调理,我们通过中药及非药物疗法为患者调理体质,把患者的身体调整到健康状态。比如,在改善患者肥胖问题的同时,中医治疗手段还能改善患者因肥胖导致的肝损伤、血脂血糖异常、胰岛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异常、肾脏功能异常等问题。”燕树勋补充道。
    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诊疗中心近期接诊情况类似,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的就诊量也显著增长。就诊患者中,青年人占比较大,约为40%,多因假期饮食不节制、作息紊乱导致体重短时间内上升;中年人约占30%,就诊原因则是除假期因素外,还与年龄增长代谢减慢,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症状加重有关;青少年约占20%,多因饮食结构失衡,高糖、高脂食物摄入较多;老年人约占10%,主要是基础病较多,肥胖加重了关节负担,引起身体疼痛,影响活动、睡眠等。
    “他们主动来减重、进行体重管理的动机都是为了健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副主任医师赵少英说。“体重管理本质是热量平衡的艺术。”赵少英说,“节后减重需要建立‘能量负债’机制,通过饮食结构调整、运动效能提升、生活节律优化,形成协同效应。”
    据赵少英介绍,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原则,体重管理者应尽量避免在外就餐,避免摄入过多添加剂;了解食物热量,杜绝油炸食品,炒菜少放油,尽量不吃高油食物;将主食改为粗粮、杂粮等,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她提醒道,体重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应以科学、健康为基础,将体重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当健康习惯成为“肌肉记忆”,体重秤上的数字自然会给出满意答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