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红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期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注重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凝练核心价值,培育“延泰先锋”志愿服务品牌,并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势,扎实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显著的社会贡献获共青团中央“优秀团队”等荣誉,在志愿服务领域树立了典范。
以志愿之心赓续红色血脉 “饮其流者怀其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之初,便着重挖掘文化内涵并赋予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其“延泰”两字取自于医院首任院长彭延泰的名字。彭延泰是抗日名将彭雪峰之父,他72岁响应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号召,捐出自己的住房筹建医院,并创造性开设“河南中医学院学徒班”,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传承好这份为民初心和红色血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建机制、抓精准、重培训,先后分化出“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劳模志愿服务分队”“银龄志愿服务分队”等8支分队,吸纳8300余名队员,累计服务时长近3万小时,并培育出“仲景育苗”“豫见中医”等4个志愿项目。 以志愿之情传递温暖关怀 “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根据队员身份属性,因势利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实现志愿服务精准高效。 如以离退休老专家组成的“银龄志愿服务分队”,考虑队员身体原因,主要承担郑州市内社区志愿活动。该分队已招募队员238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各科专家退休不退岗,在一次次把脉问诊中,宣传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合理用药、中医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场场义诊活动中,为患者耐心分析病情、传播健康理念。 “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劳模志愿服务分队”是医院先进典型才能加入的,承担最苦最累的下基层活动,他们深入县、乡、村开展医疗服务,积极参加“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三下乡”等活动,走进河南省16个地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00余场,覆盖人群超10万人次。他们利用专科共建、校地结对帮扶等形式对口支援20家基层医院,以长驻方式派出200余人次的专家为基层医院提供人才、技术方面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由本科生组成的“杏林志愿服务团”,则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控知识宣讲。他们深入艾滋病高发地区,为艾滋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免费检测、健康咨询以及心理支持服务。“杏林志愿服务团”累计组织活动600余场,走进大学、中学100余所,创作、发放科普绘本5000余册。“杏林志愿服务团”还首创“高校防艾三部曲”,构建起高校防艾志愿服务全新模式。 以志愿之力打造项目品牌 “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坚持项目化推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汇聚“延泰先锋”各志愿服务队力量,打造“豫见中医”品牌,以“线上直播+线下展示”的形式推广中医药文化,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实现总覆盖人群100万+,并由此拓展出中医药文化集市(夜市)活动,2024年共计组织、参加各类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41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研究生志愿服务队”打造“仲景育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截至目前已与11家中小学共建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宣教活动180余次,覆盖范围1.5万人次,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新模式,项目获省直文明实践项目一等奖。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专家志愿服务队”承办“老龄健康进机关”项目,走进11家省直机关,服务人员3500余人,普及老年健康知识,提升老龄健康素养。 杏林花香沁中原。一路走来,“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以爱心为笔,以奉献为墨,在健康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志愿服务的动人篇章。未来,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契机,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己任,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