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梅
血液净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广泛用于肾脏疾病、中毒、代谢紊乱等疾病的治疗中。和其他医疗操作一样,在血液净化期间,也有许多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我介绍一下血液净化期间的注意事项。 关于血液净化的基本知识 血液净化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净化装置去除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达到净化血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血液净化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血液净化前的准备 原发病评估。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不同的原发病可能需要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和参数设置。 生命体征监测。在进行血液净化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适合进行血液净化。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水分和盐分,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和水肿症状。同时,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满足身体的需求。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压控制。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上升情况。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使用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水分摄入。患者应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避免饮水过多导致水肿和增加心脏负担。如果有必要,可通过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水潴留情况,便于调整水分摄入量。 透析时间。血液净化的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2小时,以免患者出现不适。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合理安排血液透析时间和频率。 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血管通路畅通无阻,并密切关注是否有堵塞、感染等迹象。 并发症预防。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出血及感染。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调整超滤速度和超滤量、控制血液净化速度和时间、合理使用抗凝剂等。 在血液净化后,如何护理 休息与观察。在血液净化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如果有不适,患者要及时就医。 饮食管理。继续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水分和盐分。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身体恢复。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检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心理调适。血液净化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让患者焦虑。患者需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血液净化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上事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烟台桃村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