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韬 文/图
儿童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折,在所有儿童骨折中占比不到1%。其罕见的原因是儿童的股骨颈被坚固而厚实的骨膜覆盖。因此,一旦儿童的股骨颈发生骨折,就意味着高能量损伤,治疗起来要更谨慎。 儿童股骨颈骨折虽然少见,但是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其中,髋内翻、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与手术的关系大,而股骨头坏死、骨骺板过早闭合与非手术因素有关。在这些并发症中,对最终结果影响最大且最常见的是股骨头坏死。在发生股骨头坏死后,软骨下骨强度变弱,会发生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折(新月征)不仅会引起疼痛和关节僵硬,还会引起股骨头扁平和关节炎。
临床病例
本文报告一例儿童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接受股骨头楔形切除术的病例。手术效果很好。 患儿9岁,女,车祸导致右侧股骨颈骨折,无其他伴随损伤。 X线片及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股骨颈移位的Delpe(骨折的一种分型方法)2型骨折。 急诊麻醉下进行闭合复位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3个月后骨愈合。 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X线片显示:采用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未损伤骨骺板,且骨折愈合良好。 术后8个月后,患儿诉说右髋关节疼痛,并且随着活动加重。放射线检查显示股骨头坏死、塌陷。空心螺钉在手术后一年被取出,但股骨头坏死仍在进展。 由于患儿的髋关节疼痛继续加重,因此医生安排了第二次手术,并在麻醉下进行了关节造影。此次实施的是外翻截骨术,这种手术能较好地改善髋关节的对合关系。术后,疼痛暂时减轻,但关节变形仍在继续。 第二次术后一年多,患儿说行走几分钟就出现疼痛。体格检查:髋关节外展20度,髋关节俯卧位内旋15度。X线片显示股骨头塌陷的进展较快,股骨头球状度丢失,股骨头前外侧部凸起。 第三次手术是为了恢复股骨头的正常形态和增加运动范围。手术采取半侧卧位进行,患侧髋关节下方的沙袋垫高。采用前外侧入路的方式进行股骨头楔形切除术。呈T形切开关节囊,分别在外展、内收位旋转关节,评估股骨头的形状。术中见股骨头外侧关节面有一个纵向裂缝,变大的股骨头撞击髋臼外侧缘,造成关节软骨剥脱。
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骨折移位程度、骨折严重程度、受伤后到手术的间隔时间和固定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受伤时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在成人中,骨内血管可以为股骨头提供血液支持。而儿童的血管不能通过骨骺板,因此,如果发生髋部骨折,血液供应很容易被切断。 根据以往的报道,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预后通常是不满意的。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的治疗选择有限,且非手术方法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可考虑下面两种手术方案: 第一种是转子间外翻截骨术,这包括将负重区域的关节面转移到不受影响的另一个区域。在坏死程度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这种手术。但是,本文中的病例发生了广泛的股骨头坏死,正常表面受到限制,无法防止塌陷,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进行了外翻截骨术,但是坏死导致了塌陷的形成,限制了运动的范围,加重了疼痛,需要额外治疗。 第二个选择是活门扳手术(软骨下植骨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如果由于塌陷而导致严重畸形,手术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而在血液循环不良的区域,则会出现植骨不能正常愈合。 与其他手术方法不同,股骨头楔形切除术的优点是,即使在广泛坏死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这种手术。对于股骨头坏死塌陷区可直接切除,而对于其他部分可进行植骨。此外,可使用未受损的关节面,以延缓退行性关节炎的进展,并可采用其他手术方法,如粗隆间截骨术。 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有关于股骨头外翻截骨术的报道。国外的医学专家采用髋关节后方入路的方式,进行股骨粗隆间截骨术,术中旋股内侧动脉相关分支的骨膜瓣得到保护。当然,还有人进行外侧柱的彻底截骨术,这样做会改变股骨颈的解剖。 对这个病例,医生使用了前外侧入路,术中股骨头没有脱位。在高低不平的区域进行楔形切除术,在人为造成青枝骨折后进行股骨头外侧部分的复位。这样做的好处是,股骨颈内部血供没有被完全阻断,术后稳定性好。此外,关节囊切开后没有造成额外的血供损害。 在儿童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医学界正在尝试不同的手术方式,但仍未就最佳治疗方法达成共识。然而,对文中的病例采用股骨头楔形切除术,是唯一能克服其他手术缺点的方法。本方法可以与其他手术同时进行,也可以作为其他手术的辅助手段,并能帮助实现髋关节良好的包容性。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