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医务人员如何照护结核病患者 |
|
□王 侃 科学规范治疗 医务人员应选择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在符合用一线药物的情况下,不轻易选择二线药物进行首次治疗,避免发展为耐药性结核病。 及时随访管理 鉴于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医务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杜绝复发。这体现了对患者全程治疗的关注和责任。 心理疏导与支持 结核病患者常因病情和长期治疗而产生心理负担。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公共卫生意识。通过耐心倾听和解释,医务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处理与家属、同事的关系。 健康教育与宣传 医务人员应主动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结核病有关知识,如发病原因、产生症状、治疗方法、治疗可能产生的不适、治疗时间等,消除患者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 生活护理指导 针对患者体质差、食欲不振等情况,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大量运动。同时,对于咯血等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和护理指导。 医务人员对结核病患者的专业态度与行为 专业知识的应用 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确保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 严格遵守医疗规范 在接触和治疗结核病患者时,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防止疾病传播。 心理支持与辅导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疑虑,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困惑。通过倾听,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为他们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信息传递与教育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有关结核病的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方式、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信息传递方式。 心理疏导 医务人员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结核病和治疗过程,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转介给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真诚的关心、专业的技能和耐心的解答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只有建立了信任关系,患者才会更愿意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困惑,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鼓励社交活动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家属和朋友保持联系。这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联系,还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 如何处理社会问题与回归社会 协助解决问题 结核病患者可能面临就业、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医务人员应协助患者与相关部门或机构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支持患者回归社会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帮助他们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社会隔离感。同时,医务人员还可以提供康复指导和后续跟踪服务,确保患者在治疗后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在结核病治疗中,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耐心和同理心,以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