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秋分节气话养生
什么是单采血小板
活动性骨髓瘤治疗验案
前列腺增生的综合诊疗与预防
血液循环
1
11 1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什么是单采血小板
 


□李鹏

   在无偿献血这一爱心满满的行为中,除了常见的捐献全血,还有一种重要的献血方式——捐献成分血,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捐献单采血小板。下面,笔者主要为大家介绍单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小板及其主要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生成,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呈圆盘形,直径2微米~3微米,无细胞核。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一般为100×109/升~300×109/升。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包括:
    黏附:一般血小板会黏附在血管内皮下成分或其他物质表面,形成初步止血屏障,当被激活后会触发止血反应,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促进止血进程。
    释放:受到刺激后,血小板会释放内部储存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加速血液凝固与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及组织修复,同时还能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和感染。
    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形成团块,堵塞血管破损口,阻止血液过度流失。
    收缩:当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后,收缩作用会使血凝块进一步缩小并加固,血凝块中的血清也会被挤出,形成血清层,从而加快凝血过程。
    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加速血液凝固,促进止血过程完成。
    接下来,笔者继续带大家了解单采血小板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作用。血小板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发的出血或出血倾向,适用于各类创伤或手术患者、血液病患者、正在进行放疗或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有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适应证患者。
    那么,单采血小板与浓缩血小板相比,有哪些优点呢?单采血小板是从单个献血者体内分离采集获得,其血小板含量纯度高、浓度高,血小板含量≥2.5×1011/袋,每份单采血小板相当于8袋~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止血效果优于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分离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受血者只要接受一个献血者捐献的血小板就能达到治疗量,能够降低发生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风险。
    那么,大家要如何捐献单采血小板呢。目前,血站主要借助血细胞分离机来采集血小板。在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会使用一次性、无菌且密闭的管路,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血液进行离心等技术处理,从而分离出血小板。
    捐献血小板安全吗?答案是肯定的。捐献血小板和捐献全血一样,对献血者身体并无不良影响。健康人体内的血小板计数为100×109/升~300×109/升,而捐献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仅为2.5×1011/升,从血小板数量来看,献出量很少。一个健康的人捐献血小板后,人体会进行自我调节,在72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集前水平。血小板在人体内的平均寿命为7天~14天,即便不捐献,人体内每天约有10%的血小板在血液中衰老死亡。因此,捐献血小板不会对人体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在捐献血小板的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均在无菌密闭的管路中循环和分离,保证了整个流程的无菌性。每位捐献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耗材,能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风险。目前,血站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电脑程序运作,医务人员全程监护,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下面,让我们再了解一下有关捐献单采血小板前的注意事项。献血前,人们应尽量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无偿献血者切勿空腹献血,以防止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另外,无偿献血前一天和献血当天不能饮酒,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如肥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炸食品)。口服抑制类药物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5天的人群,不能捐献血小板。
    捐献单采血小板是一项极具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为患者提供了珍贵的医疗救治资源。同时,捐献血小板还有助于促进捐献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和新陈代谢。因此,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无偿献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心血站)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