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秋分节气话养生
什么是单采血小板
活动性骨髓瘤治疗验案
前列腺增生的综合诊疗与预防
血液循环
1
11 1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前列腺增生的综合诊疗与预防
  常见病因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年龄因素 年龄的增长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递增,前列腺组织中的双氢睾酮水平上升,促使前列腺细胞增生。
    激素失衡 雄激素与雌激素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可能引发前列腺组织的异常增生。
    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 前列腺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而凋亡过程减缓,导致细胞数量不断增多。
    生活方式 长期吸烟、酗酒、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前列腺增生的患病风险。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存在前列腺增生的易感性。
临床特点
    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多样,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以下是常见的临床特点:
    尿频 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和较早出现的症状。患者排尿次数增多,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轻度增生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可能为2次~3次,重度增生者可达5次~6次,甚至更多。这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导致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尿液储存能力下降。
    尿急 患者会突然感到强烈的尿意,难以忍耐,需要立即排尿。
    排尿困难 这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症状之一。表现为排尿起始延缓,即排尿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尿液才能排出;尿线变细,尿液流出速度减慢,射程缩短;排尿过程中尿流中断,需要再次用力才能继续排尿;尿后滴沥,即排尿结束后仍有少量尿液从尿道口滴出。
    尿潴留 在前列腺增生严重时,可能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突然无法自行排尿,膀胱极度膨胀,引起下腹疼痛。这一般是由天气变化、饮酒、劳累等因素诱发。
    血尿 增生的前列腺表面血管丰富且脆弱,当受到摩擦或挤压时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引起血尿。
    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排尿不畅,残余尿量增加,尿液中的细菌容易繁殖,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膀胱结石 长期的排尿困难导致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沉淀,形成膀胱结石。患者可出现排尿中断、尿痛等症状。
    肾功能损害 如果症状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膀胱内的残余尿量不断增加,导致输尿管反流,进而影响肾脏功能,严重时可引起肾衰竭。
诊断思路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严重程度、进展情况,以及是否有尿失禁、血尿、尿痛等伴随症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前列腺炎、尿道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家族中是否有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患者。
    体格检查: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医生通过直肠触摸前列腺,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等。此外,还应进行腹部检查,了解膀胱区是否有膨胀、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一般是正常或轻度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常显著升高。检测PSA水平,可以排除前列腺癌。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血尿、蛋白尿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腹部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测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结构,还能评估残余尿量。正常前列腺的体积一般小于20毫米,前列腺增生时体积明显增大。
    尿流率检查:测量患者排尿时的尿流速度、尿量等参数,能够客观评估排尿功能。正常男性的最大尿流率应大于15毫升/秒。
鉴别诊断
    前列腺增生需要与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相鉴别。前列腺炎患者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外,还常伴有会阴部疼痛、阴囊潮湿等;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显著升高,直肠指诊可触及质地坚硬的结节,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内的占位性病变;尿道狭窄患者常有尿道外伤、炎症等病史,尿道造影可显示尿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神经源性膀胱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常有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或伴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待。在观察等待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包括症状评估、直肠指诊、超声检查、尿流率测定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0.2毫克,每天1次)、特拉唑嗪(2毫克,每晚1次)等。这类药物能选择性地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α1受体,松弛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从而改善排尿症状。该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乏力、直位性低血压等。
    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5毫克,每天1次)是常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它能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化,从而缩小前列腺体积。一般需要服用3个月~6个月才能见到明显效果。该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乳房胀痛等。
    M受体拮抗剂:对于以尿急、尿频症状为主的患者,可以使用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2毫克,每天2次)、索利那新(5毫克,每天1次)等。这类药物可以阻断膀胱逼尿肌上的M受体,减少逼尿肌过度活动,从而缓解症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
    植物制剂:如普适泰,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联合用药:对于中重度症状患者,或前列腺体积较大、PSA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手术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采用电切镜经尿道插入膀胱,然后在直视下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逐片切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但对于前列腺体积巨大(超过80毫升)或合并膀胱结石、膀胱憩室等并发症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包括钬激光、绿激光、铥激光等。激光具有止血效果好、组织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前列腺增生,尤其是高危患者或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巨大(超过100毫升)、合并膀胱结石或其他并发症,且无法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需要在下腹部做切口,将前列腺组织直接摘除。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目前已较少使用。
    微创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气囊扩张术:将特制的气囊导管插入前列腺尿道部,通过向气囊内注入液体,使气囊扩张,从而压迫前列腺组织,使尿道通畅。但该方法的疗效不持久,容易复发。
    前列腺尿道支架植入术:在前列腺尿道内放置金属支架,支撑尿道,保持通畅。适用于高危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支架可能会引起血尿、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2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10分钟。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
    饮食调节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辣椒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南瓜子、西兰花等,其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前列腺健康。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对前列腺造成压迫。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充血,加重症状;过量饮酒会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充血水肿,诱发尿潴留。
    定期体检 建议中老年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包括直肠指诊、超声检查、PSA测定等,以便早期发现前列腺增生及其他前列腺疾病。一般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至少检查1次前列腺。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及时控制炎症,避免炎症刺激前列腺组织,预防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