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理分析看“对药”治疗痛证的规律(六) □亓国锋
韦绪性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对药”分期论治痛证。笔者有幸作为学术继承人,跟随韦绪性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与辨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深感,侍诊时除了勤奋学习外,还应掌握诊治疾病的要点,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思路等。现将韦绪性诊治痛证的经验撷要如下。 “对药”又称药对,是中医临证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组合,也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对药”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如寒热相配、升降相伍、散收相合、动静合用及相互协助增强药力等。历代医学家都很重视“对药”的运用,比如医圣张仲景创立的经方中,约有40首方剂由两味药组成,可见“对药”之重要。本文所介绍之“对药”,皆为临床所验证。
乌贼骨、茜草 单味功用 乌贼骨、茜草“对药”始见于《黄帝内经》,二药配以雀卵、鲍鱼汁治疗血枯经闭,称“四乌鲗骨一藘茹丸”。乌鲗骨即乌贼骨,藘茹即茜草。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归肝经、肾经,长于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又能制酸止痛,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之泛酸、烧心、胃脘痛等,还能研末外用以祛湿敛疮。茜草味苦,性寒,归肝经,具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的功效,用于血热挟瘀之出血证、跌打损伤,及风湿热痹等。 配伍功用 乌鲗骨即乌贼骨,藘茹即茜草。乌贼骨禀水中阳气,有收敛止泻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之功,以收为主;茜草凉血止血,行瘀通经,以行为要。二药伍用,一涩一散,一止一行,以补涩为主,涩中寓通,相辅相成,共奏止血不留瘀、活血不耗血之功,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妇科病等。雀卵(无麻雀卵可用鹌鹑蛋代替)为补益精血之妙品;鲍鱼能通血脉、益精气。精血得以滋填,化源不绝,冲任脉盛,则月事应期而潮。 用量用法 乌贼骨10克~30克,茜草10克~15克,水煎服。茜草止血,炒用或炙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用药心得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内服外用均可,临床应用广泛。如用于胃痞、胃脘痛烧心吐酸者,每与浙贝母、煅瓦楞子同用,效果较著,但是乌贼骨多服久服易致便秘,需要适当配伍润肠药;用于湿疮、湿疹溃烂者配伍黄连、苦参,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遗精、滑精、带下淋漓者,配伍桑螵蛸、益智仁,助肾阳固肾气,以治其本,涩敛止遗、固精止带以治其标;二药用于不同证型的崩漏皆有可靠疗效,尤宜用于肾虚不固者,桑螵蛸味甘咸,性平,补肝肾、固肾气而涩精止带,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虽无补益之功,但善收敛止遗,二者同中有异,可与党参、焦白术、炒白芍、生地炭同用;用于气不摄血而月经过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阿胶、炒白芍,以补气摄血养血。 (作者供职于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由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