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志
初诊 患者刘某,男性,51岁,以胸水2个月有余为主诉就诊。患者长期饮酒,2个多月前出现腹胀、纳差,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右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水)。患者住院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退,但胸水持续存在,每天引流管均有胸水流出。各种检查均未明确胸水原因,持续引流胸水2个月有余,未好转,遂来就诊。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有间断轻微鼻塞流涕,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舌质暗红、苔薄白,左寸脉弱,右寸脉略浮。 中医诊断 胸水(太阳系统膀胱腑病+心脏病)。 中医方剂 五苓散+开心汤加减。 药物组成 猪苓15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泽泻30克,桂枝6克,细辛3克,葶苈子12克,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防己15克,法半夏9克,薤白6克,瓜蒌30克,枳壳12克,杏仁12克,麦冬6克,甘草6克。 二诊 给予中药5剂,患者服药后1周复诊,胸水引流管未见胸水流出,彩超检查提示有少量胸水,遂拔出胸水引流管。 三诊 效不更方,患者继续服药7剂。患者服药后胸水好转,复诊未见复发。但患者未能戒酒,肝硬化较前有进展,曾出现消化道出血。 方证分析 患者肝硬化后胸腹水,腹水消退,但胸水仍持续存在,此时胸水与肝硬化关系已不大,而是体内水液代谢系统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胸部水液代谢问题。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未见效果,故而炎症性胸水可以排除;胸部水液代谢问题,多数考虑与淋巴管等相关。从中医学角度讲,胸部为肺经、膀胱经之地,结合患者身体无热象,以及右寸脉浮,考虑为膀胱腑病,从而导致水液不得气化,故主方选用五苓散;结合患者左寸脉弱,考虑心脏功能弱,推动血液运行能力下降,亦不利水液代谢,因此加用开心汤部分药物。川牛膝、怀牛膝,细辛,葶苈子,防己,为针对胸水的组合药物,为对症治疗。患者鼻塞流涕,考虑肺经之病变,加用枳壳、杏仁,宣肺化痰、以通上窍,有提壶揭盖之意。 按语 治疗疾病,抓主症非常重要,此时就需要我们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依托及依据,穿凿会通理论体系便由此而来。对患者顽固性胸水,初时考虑与肝脏相关,但之后的病情变化,还是考虑肺与膀胱之问题,而鼻塞流涕、右脉浮是重要的提示点,这也说明面诊的重要性。肺与膀胱同属于太阳病体系,其中膀胱系统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定位膀胱腑问题。中医诊疗疾病,有时候会用到对症性治疗药物,多数是经验传承,没有太多道理可讲,细辛、葶苈子等利水药物的使用,便是如此。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