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熨蒸按摩治疗颈椎病(下)
辨治瘀血型崩漏
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经方临床运用经验分享
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经方临床运用经验分享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发热
1
11 1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经方临床运用经验分享
 


□孙攀

    师带徒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精粹,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已创立近百年,传承的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思想,更多的是临床治疗经验。经方千万,殊途同归,下面主要与大家交流分享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用经方治疗梅核气、脏躁的临床经验。

梅核气临床治疗经验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的梅核气,多发于中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患者自觉咽喉有异物感,如梅核或痰块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咽部拘紧、干燥,有时隐痛,伴有胸闷气短等,每因情志不舒、食用刺激性食物、饮食伤胃或语言过多而症状加重。梅核气的治疗,现在临床多以清热消炎药物治之,病情时轻时重,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均有建树。
  李郑生团队认为,梅核气发病部位虽在咽喉,其发病病机为肝脾失调、痰凝气滞,然脾虚乃发病之本,故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明辨病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脾虚、肝郁的偏重,灵活调整药物的组成及药物的剂量。梅核气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故除选用药物治疗外,情绪疏导也尤为重要,同时患者需要戒烟戒酒,以及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半夏厚朴汤,师祖李景唐曾言用之临证有效,但有些症状改善较慢。根据病机及临床特征,自拟理气消梅汤治之(土炒白术、茯苓、甘草、姜半夏、陈皮、木香、砂仁、枳壳、紫苏叶、香附、厚朴、桔梗、生姜、炒杏仁)。比如,咽痛,加炒牛蒡子、射干;喑哑,加木蝴蝶;食欲不振,加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肺热咽干,加麦冬、盐知母;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志愉快,疗效更佳。
  理气消梅汤的来历还有个故事,李老夫人当时患有梅核气,听说豫西名医孙之道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师祖李景唐便去跟这位老中医学习治疗方法,过去有一技之长,为的是养家糊口,一般是不外传他人。师祖李景唐就和这位老中医交朋友,老中医喜欢下棋,师祖李景唐就经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下棋,在老中医快要赢的时候,师祖李景唐突然站起来说有事情要先走,家中有人病了,得的是梅核气,吃药不见好,需要回去照顾家人。这位老中医就拉住师祖李景唐不让走,说你用的什么方子?师祖李景唐说用的半夏厚朴汤。老中医便说,那得加一些清利咽喉的中药,如桔梗等,有痰加浙贝、炒牛蒡子、射干;声音嘶哑,加木蝴蝶、山豆根;咽喉干,加花粉、麦冬。于是老中医便将治疗梅核气的经验传授给师祖李景唐。在老中医的指导下,经过进一步观察与治疗,李老夫人的梅核气很快就被治愈了。师祖李景唐就把这个经验传了下来。李郑生教授用该方治愈了大量的患者,并总结经验,总结出方中的寒凉药物易伤脾胃,当中病即止。
案例分享
  赵某,男性,29岁,司机。
  初诊 2021年5月31日。患者咽中异物感1年有余,加重10天。
  诊见 晨起咽部不适,咯黄色黏痰,身体右侧出汗明显,自感体温比作左侧高,脱发明显,腰部酸痛,双侧膝盖畏寒,纳眠尚可,二便尚可,舌边尖红、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滑,既往有抽烟饮酒史。
  中医诊断 梅核气(肝胃郁热、痰凝气滞)。
  西医诊断 慢性咽炎。
  治则 疏肝和胃、清化痰热、行气利咽。
  方药 理气消梅汤(自拟经验方)加减。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橘红10克,姜半夏8克,香附10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紫苏叶10克,桔梗10克,炒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木蝴蝶8克,射干10克,炒牛蒡子10克,浮小麦20克,麦冬15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地骨皮12克,甘草3克。
  二诊 2021年6月16日。患者服药7剂后,咽利,头痛,困倦,鼻腔堵塞,身体右侧汗出稍轻,脱发明显,双侧膝盖畏寒,纳眠尚可,二便尚可,舌边尖红、苔白,脉弦滑。
  患者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使痰浊渐得运化,气机升降有序;肝郁将疏,气机趋于通畅,热势消去,固病情好转。在上方基础上减去紫苏叶、浙贝母、射干、牛蒡子,加节菖蒲10克,天麻10克,以平肝熄风;加白芷10克,辛夷10克,以宣通鼻窍。共7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半个月后,诸症缓解。

脏躁临床治疗经验

李振华(国医大师)对脏躁的治疗,继承并发扬了医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中医对于脏躁的描述,较早出现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西医中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多属于此范畴,常用一些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脏躁证属于情志异常病,好发于平素情绪不稳、多思善忧之人。患者临床多以精神异常、无故悲伤欲哭、欠伸频作、神疲乏力等,或兼心烦失眠、心悸易怒、多疑易惊等。
  李振华早年治疗脏躁,多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后根据多年临床观察,认识到其病机多与心、肝、脾密切相关,脾虚肝旺、肝火扰心为其发病之本,治疗上根据其病机自拟清心豁痰汤(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化橘红10克,姜半夏8克,醋香附10克,麸炒枳壳10克,乌药10克,醋郁金10克,九节菖蒲10克,莲子心5克,煅龙骨15克,浮小麦20克,甘草3克,琥珀粉冲服3克,大枣10克)治疗。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15克,合欢皮15克;口干口苦者,加盐知母12克,炒栀子10克;大便溏薄者,加炒薏苡仁30克,泽泻12克;腹胀纳差者,加砂仁8克,厚朴10克,焦三仙各12克;胁肋窜痛者,加元胡10克,青皮10克。
案例分享
  黄某,女性,47岁。
  初诊 2004年5月9日。患者1年前因家庭问题导致心情不畅,近半年来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寐则噩梦纷纭,记忆力减退。
  诊见 头晕沉,心急烦躁,失眠噩梦,心悸惊恐,哭泣无常,胸闷气短,腹胀纳差,倦怠乏力,舌边尖红、舌体胖大、苔黄稍腻,脉弦滑。
  辨证 肝郁脾虚、痰火内盛。
  治则 疏肝健脾、清心豁痰。
  方药 清心豁痰汤加减。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橘红10克,姜半夏8克,胆南星6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节菖蒲10克,炒栀子10克,莲子心5克,煅龙骨15克,砂仁8克,淡竹叶10克,甘草3克,琥珀3克(分2次冲服)。
   二诊 患者服药半个月有余,诸症减轻,能安睡6小时左右,纳食增加,头晕,舌质偏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弦细。在上方基础上减去淡竹叶,加天麻10克。
  三诊 患者服药12剂后,精神好,偶有心悸气短,其他症状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方药 逍遥散加减。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柴胡6克,郁金10克,节菖蒲10克,香附 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煅龙骨15克,枸杞子15克,焦栀子10克,甘草3克。
  患者服药15剂后,精神、饮食均好,诸症悉平,已能正常生活工作。
  李郑生经常教导我们,学习中医要尊方而不泥方,活学活用。“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证随机变”,这样才能效如桴鼓。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