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寒露节气话养生 |
|
寒露节气话养生 □李伯群
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是寒露。寒露前后,天气转凉,露水增多,阳气入里收敛。这个时候,昼夜温差较大,地面上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天气从凉爽慢慢过渡到寒冷。因此,我们要格外注重寒露节气养生,才能更好地迎接冬日的严寒。
防寒保暖 古人云:“春捂秋冻。”秋天适当经受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但是寒露节气过后,天气由凉转寒,对于老人、儿童及身体虚弱的人,一定要及时增加衣服,并且要保护好以下3个部位,防止“冻”出病来。 胃部 寒露节气之后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胃。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白天要适当增加衣物,夜晚睡觉也要盖好被子,避免受凉。 腰部 人体的腰部有很多穴位,所以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为腰部受寒,导致腰痛,甚至引发或加重腰肌劳损的症状。因此,建议寒露节气之后穿衣服要加强腰部保暖。 脚部 脚底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经过白天劳累奔走之后,在晚上睡觉之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不仅能加速血液循环,扩张脚部的血管,还能刺激脚部的经络,缓解疲劳。根据个体需要,泡脚时还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草药,调理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 早睡早起 寒露时节白天变得越来越短,夜晚变得越来越长,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们只有早睡早起,才有利于保养身体里的阳气。还有研究表明,秋季早起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早晨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对预防血栓也有重要意义。 饮食有节 寒露时节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日常饮食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多食用甘、淡、滋润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等;还可以多食用梨、百合、莲子、枇杷等润肺之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增加山药、萝卜等根茎类的蔬菜还有利于收敛。同时,要少食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食用过多辛辣食物会使阳气不能收敛。 推荐以下两种养生汤: 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排骨、黄酒、生姜、葱、盐、水。 做法:将排骨切段,焯水;将莲藕洗净切片,与排骨一同放入1500毫升温水中,加少许黄酒、生姜、葱,待水沸后小火炖90分钟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食用。 功效:熟莲藕性味甘温,有开胃、生肌、止泻、固精、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秋燥。 冰糖雪梨银耳羹 材料:银耳、雪梨、红枣、冰糖、枸杞子、水。 做法:将银耳洗净泡发,掰成小片;雪梨削皮、去核,切成薄片;红枣、枸杞子洗净,备用;银耳入汤锅,加入水,先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煮30分钟,然后加入雪梨片和红枣,煮10分钟后再加入冰糖继续煮20分钟,至汤黏稠,最后加入枸杞子煮5分钟关火,焖1小时~2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止咳、滋阴润肺、生津养胃、消痰降火、美容养颜。 精神调养 寒露时节天气渐冷,日照减少,秋风瑟瑟,树叶飘落,给人以凄凉之感,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绪,易伤感、急躁。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寒露时节精神调养尤为重要。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