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外感疾病的思路 □尹国有
感冒为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时行病毒侵袭人体引起的外感疾病,以风邪为主因,常因季节不同与当令之时气合而侵袭人体,比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等,同时在四时之中又有气候失常之情况存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中医治疗外感疾病,需要找准辨治思路。找准辨治思路,是中医治疗感冒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前提和基础。中医辨证治疗感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抓住主要症状确定病位、明确诊断。感冒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初起与风温等病有诸多相似之处,并有时行感冒之特殊情况存在。为此,中医临证时应抓住“恶寒、发热”及“咳嗽、流涕”这些特有的卫表不和肺失宣降之症状,在注意鉴别的基础上明确诊断,确立不同的证型,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 二是用药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感冒病变主要在肺、卫,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该病治疗的关键。遵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观点,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其他症状,乃是治疗感冒的基本原则。解表亦称疏表,感冒由外邪引起,邪束于表,因此必须解表,由于外邪是以风邪为主,故而疏风解表是必用之法。宣肺即宣通肺气,外邪侵犯皮毛,肺气失于宣肃,肺主卫气的防御功能失常,因此产生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使用宣通肺气的药物,使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相对又能协助解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协同。 三是巧用辛温辛凉清暑之法。感冒以邪实者多见,并伴有风寒、风热及暑湿等不同证型,由于患者感受邪气的轻重程度不同,性质有寒热暑湿的差异,故而在疏风解表取微汗的基础上,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解表方法。风寒感冒应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为治法;暑温感冒则宜清暑祛湿、疏风解表。在辨证的基础上,抓住感冒的多个不相同发病机制,巧用辛温辛凉清暑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是体虚感冒注重扶正解表。体虚感冒之证,因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以致反复感邪或感冒后缠绵不愈,此乃一般感冒之外的变证。对于体虚感冒,应注重扶正解表,结合患者体质、感邪的性质加以区分,辨析气血、阴阳之不同性质,抓住气血阴阳不足之表现特点,恰当选方用药。 在体虚感冒中,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较为多见。气虚感冒者,素体气虚,复感外邪,邪不易解,治宜益气解表;阴虚感冒者,阴虚津亏,感受外邪,津液输布受阻,治宜滋阴解表。 在临证时,在辨证思路准确的情况下,运用以上诸方治疗感冒,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