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陈卓:让哮喘患儿顺畅呼吸 |
|
陈卓:让哮喘患儿顺畅呼吸 本报记者 郭娅妮 通讯员 向 炜 “千里援疆路,浓浓情无边。初心使命在肩,躬耕东天山。常忆固始风光,惯看戈壁云烟,心在身自安。征程莫问苦与甜,愿做天山一雪莲。”这是陈卓援疆工作期间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她勇于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陈卓是固始县妇幼保健院儿科的一名医生,2022年4月,来到2500公里之外的哈密开展医疗援疆工作。 到达哈密后,陈卓被安排到哈密市伊州区妇幼保健中心,主要负责该中心儿科、儿保科的常规诊疗工作。由于擅长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陈卓的到来,为很多患儿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陈卓在乌拉台义诊时,遇到了今年7岁的维吾尔族小女孩阿孜热古丽。阿孜热古丽刚出生不久就患了支气管炎,尤其是在活动后、受凉后,咳嗽加剧,伴喘息。7年来,阿孜热古丽一直被反复咳喘困扰着,每次到医院就诊,均被当成普通的支气管肺炎治疗,用药后有所好转,但一直未彻底治愈。阿孜热古丽的妈妈心力交瘁,得知河南来的儿科专家在义诊,便带着孩子就诊,希望能治好孩子的病。 了解患儿的情况后,陈卓首先为患儿进行肺功能、致敏原检查,结果提示患儿肺部有重度通气功能障碍,对多种物质过敏。随后,陈卓结合患儿的病史,考虑支气管哮喘,给予患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一周后,患儿的咳嗽症状明显改善。陈卓还将该患儿纳入哮喘规范化管理范围,建立哮喘档案、定期随访,督促治疗。陈卓说:“我希望在援疆期间,把所有前来诊治的哮喘患儿都规范管理起来,不能说达到完全治愈标准,至少减少患儿发病的次数,减轻患儿和其家庭的负担。”在义诊期间,陈卓先后诊治了200多名患儿,使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陈卓利用端午节休息时间,到幼儿园手把手对老师进行院前急救培训(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的实操等),让幼儿园的老师对紧急救护有了深刻了解。 陈卓说,做母亲后,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临走时,5岁的孩子轻轻地问她:“妈妈,您非得去那么远的地方吗?我想您咋办?别人去不行吗?”她只能温柔地回答:“这是妈妈的工作呀!那儿的小朋友生病了,妈妈得去给他们看病,等他们病好了,妈妈就可以回家陪你啦。” 最美的情谊是双向奔赴。陈卓以爱心和行动,扎实开展医疗援疆工作。同时,在哈密市伊州区妇幼保健中心工作的同事,也用真诚的心回报陈卓。热情的同事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邀请她一同去天山脚下过端午节,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和我有着共同情怀和理想的朋友;在这里,我们是同事,是伙伴,更是家人,这份情谊将持续一生。”陈卓坚定地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