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1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2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3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4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5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6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7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8版:天使之声
 
第4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内镜中心的一点“暖”
学会沟通 成为更好的自己
别让爱迟到
致敬青春 不负韶华
书画作品
1
11 1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学会沟通 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会沟通 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 政

 

   钟南山院士曾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转眼间,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即将迎来第五学年的临床实习。角色的转换,需要时间适应,复杂的心情,忐忑不安。从课本到实践,历练才真正开始。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必然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记得大四实习期间去的第一个科室是呼吸内科,在这里我遇到了我医学生涯中的第一位患者。站在病床旁边询问患者病史的时候,还略显青涩的我脸颊微烫,声音发颤,我问道:“大爷,您是感觉哪儿不舒服?”大爷和善地回应:“已经咳嗽一星期了,所以来看看”。后来我又问了大爷有没有咯痰、发热、胸闷等情况,还追溯了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等。
    回到示教室后,带教老师评阅病历时表扬我病史询问十分全面,并给我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建议,比如还要询问患者咯痰的颜色、性质,体温波动情况,胸闷的程度,以及作为慢性支气管炎年年发作的患者其每次住院的治疗方案,还有每次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等。治疗一名慢性疾病患者,不只是关注本次住院疾病的治疗,还要向患者宣教长期自我健康管理方案。
    我结合老师的建议,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是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临床经验,病史的收集应主次得当,不遗漏关键信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不自信,第一次以医生身份接触患者产生了紧张的情绪;三是我做了无效的沟通,无效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需要的信息不完善和下一步诊疗方向的偏差,而这些又直接和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
    沟通是一门艺术,课本上没有答案,从那时起,我就更加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后来,我又在其他科室进行实习时,只要有机会,我就主动与患者沟通,克服了自己的羞涩,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在学习、融入、感悟自身角色的转变中成长。
    医生的三大法宝是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外科实习的时候,见到许多患者入院时惊慌失措,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他们毫无防备。患者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缺少医学知识,对所患疾病不了解,而医生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在诊疗过程中,用患者能听得懂的语言而不是晦涩的医学术语,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告知诊疗方案及利弊,让患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
    实习的经历让我感悟到沟通的重要性,《福冈宣言》里说:“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弗兰克·伦茨在《说话的力量》中说:“用共情创造共振的场。”所以,沟通似有诸般技巧,却又丝毫无套路可言,善待他人,接纳他人,放松自己,才能有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做好有效沟通。
    在沟通中,我们学会了聆听,学会了理解与尊重,更学会了爱与包容;在沟通中,避免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培育对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在使用爱的语言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爱的能力。沟通的目的不是落实和划分责任,而是增加信任度和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在医患关系中,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更需要灵活的沟通技巧。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铭记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践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至理准则,做好沟通,力所能及地让患者得到温暖与治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白衣执甲,捍卫生命;温暖与爱,伴我而行。临床工作,是我今后为之而奋斗的战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道阻且长。但我坚信,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以尊重为基,真诚为引,学会沟通,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为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在读学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