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用抗结核病药物 □陈 爽
“痨病”,估计大家都不陌生。“痨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器官,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任何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 如何治疗结核病 目前,治疗结核病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结核病的治疗时间长,使用的治疗药物品种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此,结核病的治疗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原则:十字方针,就是“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 早期: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开始服用抗结核病药物,千万别拖延。早期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有助于减少排菌患者对周围人的传染风险。 联合:结核分枝杆菌是非常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因此抗结核病治疗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目的是增强疗效,并减少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可能。 规律:按医生的建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坚持有规律地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只有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支杆菌,如果治疗不规律,患者擅自停药或中断用药,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治愈率将大幅度降低。 适量:抗结核病药物的用量要能发挥最大杀菌或者抑菌作用,同时也要患者可以耐受。 全程:抗结核病治疗方案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也就是强化治疗阶段和巩固治疗阶段,只有保证足够的疗程才有可能充分杀灭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停用抗结核病药物,不是根据临床症状的好转来决定的,而是要完成规定的疗程。 临床中常用的抗结核病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将抗结核病药物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一线抗结核病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第二类是注射剂,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等;第三类是喹诺酮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第四类是口服抑菌药,包括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环丝氨酸等;第五类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法齐明、克拉霉素、利奈唑胺等。 抗结核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皮疹、发热、药物性肝损伤、肾功能损伤等。还有一些药物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如异烟肼可引起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欣快感,兴奋;利福霉素类药物(利福平、利福喷丁、利福霉素钠)可出现流感样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嗜睡等,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吡嗪酰胺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关节痛;乙胺丁醇可引起视神经炎、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红绿色盲、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等;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可引起前庭神经损害、第八对颅(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眩晕、运动失调、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眩晕、头痛、情绪改变)、心律失常、光敏反应、肌腱炎等,对生长发育的骨骼、软骨有影响,因此18岁以下的儿童禁用。 抗结核病药物有这么多不良反应,大家是不是很恐惧?所有药物都是双刃剑,有治疗的作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那么,应用这类药物需要注意什么,才能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应用抗结核病药物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要遵医嘱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出现恶心、呕吐,要及时检查肝功能,同时戒烟、戒酒,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要定期做视力、视野、眼底、色觉检查,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营养不良者应增加检查次数,治疗中若出现视觉障碍应视情况减量或停药,发生视神经炎时应立即停用乙胺丁醇。用药期间要严密观察有无头晕、耳鸣、听力减退等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或药师。服药期间患者要增加饮水量,如出现关节疼痛,要及时监测血尿酸,如出现尿酸升高,要遵医嘱口服增加尿酸排泄或者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要定期监测血糖,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血糖紊乱(如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同时要警惕心脏毒性,可出现心慌、胸闷等,及时监测心电图。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光敏反应,表现是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皮肤可能出现过度晒伤的反应,因此在应用这类药物期间,患者应尽量减少暴露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注意防晒,特别是在阳光比较强烈的夏日,外出时要撑太阳伞,戴遮阳帽和太阳镜,避免穿短袖上衣,皮肤裸露部位要涂防晒霜。服用利福平后,患者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可呈橘红色,尤以尿液更加明显,为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恐慌。 为减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结核病药物静脉输液的时间有讲究,如利福平输注时间应超过2小时,4小时内滴注完;左氧氟沙星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莫西沙星滴注时间为90分钟。 如果患者有其他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服用抗结核病药物特别是利福霉素类药物可影响降糖药、降压药的作用,因为利福霉素类药物为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合用时,需要调整其剂量。 特殊人群怎么用药 主要谈谈妊娠期女性、儿童、老年人如何用药。 妊娠期女性在免疫、内分泌等方面会发生一系列改变,机体消耗增加,一旦罹患结核病,部分抗结核病药物可能会影响胚胎发育等。 对妊娠期女性用药的药品安全性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的标准为各国医生所接受,其将药物分为A级、B级、C级、D级、X级,共五级。A级、B级药物,对胎儿无危害或无副作用,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C级、D级药物,对胎儿有危害(可致畸形或流产),但对孕妇有益,须权衡利弊后慎用;X级,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妇无益,此类为孕期禁用药。常用抗结核病药物中乙胺丁醇属于B级;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吡嗪酰胺、卷曲霉素、喹诺酮类属于C级;链霉素、阿米卡星属于D级。目前,大多数国际组织均建议早期规律地联合使用一线抗结核病药物。 抗结核病药物中,儿童慎用链霉素,尤其是新生儿的肾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积蓄产生毒性反应;乙胺丁醇在幼儿中不易检测视力变化,1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的发育,18岁以下儿童禁用。 老年人的特点是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通常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多,更需要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各项监测。 抗结核病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这4种药物,早上空腹顿服效果最好(空腹顿服是指吃饭前1小时),或是吃饭后2小时服用,不但吸收好,杀菌效果也强。若空腹服药,有些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因此患者可以听从医生的指导,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和方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