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1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2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3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4版:天使之声
 
第4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画里有话——架起沟通的桥梁
防痨战线上的一支劲旅——记前进中的商丘市结核病防治所
1
11 1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画里有话——架起沟通的桥梁
 


□刘 新  张 畅  文/图

   骨肿瘤指骨内或骨组织出现的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骨肉瘤、软骨肉瘤和尤文肉瘤是常见的3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据统计骨肉瘤发生率为2~3/100万人/年,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的0.2%,约75%的患者发生在10岁~20岁,常见的病变部位为生长活跃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干骺端。该病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易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约占病区总住院人数的20%。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心理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开始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关系及树立健康形象的关键时期。然而,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罹患肿瘤对其生活、学业、家庭是一个重大负性事件。
    抗肿瘤治疗引起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出现短暂或永久性的外在形象改变,如脱发、体重增加或减少、皮肤变化、瘢痕或截肢,他们遭遇了不幸,但却获得了创伤后成长。这些都会加重患者和家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负担。

绘画治疗在国内的实践

   绘画治疗是一种起源于国外且已经比较成熟的心理健康疏导与治疗的方法。绘画者可以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将潜意识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心理痛苦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希望重塑,引导患者转化情绪,帮助患者寻找支持系统,促进患者能量转化,引导患者热爱生命,继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精神问题治疗中,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提升自我概念,促进认知、精神及情绪等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辅助治疗作用,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绘画治疗模式,这就需要研究出适合本土化发展的绘画治疗方法。
    查阅较多的国外文献可知,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较多运用,如乳腺癌及精神科等。目前尚未查阅到国内外关于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肿瘤患者中的相关研究。
    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护理团队发起“画里有话——架起沟通的桥梁”特色服务项目,特别针对恶性儿童和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群体开展绘画治疗与心理干预,以改善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每周绘画治疗 让患者打开心灵窗户

   罹患骨肿瘤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处于人生开始阶段,个性基本形成,住院后减少了和伙伴沟通交流的机会,降低了对生活及学习的希望感。希望的重塑和维持对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病区就诊的患者,自愿参与本项目的儿童和青少年恶性骨肿瘤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周接受一次90分钟~100分钟的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
    具体的治疗过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入院后:经病理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恶性骨肿瘤患者,由绘画治疗师来讲解绘画的要求和目的。绘画的过程是随意描绘,此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绘画消除陌生感,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示自己。用画讲一个故事,画出令患者难忘的事情等,画好后给画命名,写上当时的时间和心情。患者完成绘画后,治疗师通过绘画体现出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化疗前、化疗后:由于患者术后常对当前或未来产生不确定感,需要通过绘画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影响患者心情的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手术前、手术后:在此阶段,患者心理非常脆弱,面临着很多的未知和恐惧,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手术是否成功。此时的心理活动也最复杂,通过绘画来挖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
    具体的绘画主题活动有《相遇》《藏在我心里的情绪》《假如我是一棵树》《爱的水晶球》《最想做的事》《和疾病做朋友》《如果我可以重新爱自己》等。
    此外,治疗团队还自行设计了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该项目,如通过做小游戏,可以在第一次活动中促进患者之间更多的互动;通过不断分享“我是谁”,引导患者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我想对你说”,让每个患者在分享收获的同时,也给其他人带来帮助;通过“情绪变变变”游戏,认识情绪,释放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绪;通过“情绪在我家”活动,和情绪做朋友,化解痛苦和对抗,帮助患者将积压的情绪转化;通过“我想对自己说”,让每个患者再次学会肯定自己和接纳各种情绪,减轻当下因疾病带来的痛苦;通过“我想对大家说”,让每个患者再次感受到对方的帮助,学会接纳情绪,减轻当下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通过“爱的水晶球”,看到自己的期待,看到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给予生命新的动力;用九宫格的形式,引导患者描绘如果我可以重新爱我自己,我会怎么活,帮助患者修改人生图像,重建新的人生图像,赋予人生新的意义等。活动开展期间由治疗团队成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表明该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困扰等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的自尊及自我接纳度。
    该治疗团队由4名医务人员和2名心理治疗师组成,团队医务人员中有绘画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心理治疗师等,并富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及实践经验,可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最后,治疗团队通过结构化的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接受过该治疗的患者对绘画治疗的体验及反馈意见,从而优化其治疗效果。
    肿瘤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心灵上均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痛苦,包括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长期治疗带来的身心疲倦、心理上的压力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
    “画里有话——架起沟通的桥梁”特色项目可引导儿童和青少年恶性骨肿瘤患者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产生联想,表达内心情绪并进行自我判断,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改变、自我成长,最终达到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该治疗方法通过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困扰,提高了患者的自尊,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且在不增加医疗负担的情况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由于绘画心理技术具有收集信息、建立关系、自我疗愈、心理治疗等多种功能,因其简单方便、新颖独特,适合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伦理要求与提升职业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更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指征与内涵,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不同时期,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