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只要村民有需求,我会随时提供服务”
暑期 别让网瘾“偷走”孩子的健康
中国人寿
西瓜熟了,脱贫户笑了……
在基层 我们感到了温暖
中国人寿西峡支公司
1
11 1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暑期 别让网瘾“偷走”孩子的健康
 

暑期 别让网瘾“偷走”孩子的健康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席 娜

    孩子放暑假了,不少中小学生家长的烦恼也来了!一到暑假,一些青少年就保持“宅男”“宅女”的生活习惯,手机、平板电脑不离手,一边吃饭,一边打游戏;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甚至一个暑假都沉浸在网络世界。然而,大多数时候,因为“威逼利诱”不见效,家长面对沉迷电脑、手机的孩子都会束手无策。
    14岁的初二学生文文(化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一到暑期,文文的妈妈李女士的烦恼就来了:要时刻提高警惕,严防儿子沉迷网络游戏。一提起和儿子斗智斗勇的经历,李女士就唉声叹气。
    原来,家住郑州市西郊的李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的儿子文文在附近的学校上初中二年级,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李女士说,她儿子对电脑的感情比对爸妈的感情还深,可以三天不见父母,但不能一天不见电脑。当初,刚上五年级时,文文就吵着要买一台电脑,因为担心他玩游戏上瘾,父母拒绝了。没想到文文每天都会以各种网络对学习有利的理由缠着父母买电脑。禁不住儿子哀求,李女士就买了一台电脑。
    一开始,文文还确实在电脑上查阅过与学习有关的资料。但前年暑假,李女士发现文文视力下降了。她悄悄观察后,才明白儿子在偷偷玩网络游戏。为了让文文少玩网络游戏,李女士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电脑机箱温度,若是烫手,一定是儿子打游戏的结果,免不了一顿吵。
    随着上网时间的延长,次数的增多,文文对网络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由于整天沉湎于游戏中,导致他的生物钟紊乱,白天上课时昏昏欲睡,视力和成绩也急剧下降。当李女士发现文文上网已成瘾时,便把电脑设置了密码,但他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拿手机玩游戏,父母跟文文每天都要因为手机斗智斗勇,对文文打骂已无济于事,文文说:“看到书就难受,一会儿不看手机也难受……”无奈之下,父母趁着暑假把他带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寻求帮助。
    据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孔德荣介绍,像文文这样,是一种网络成瘾综合征。一些青少年之所以长期迷恋上网,多是由于“心瘾”造成的,青少年好奇心强,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一旦上网成瘾,则很难戒掉。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容易通过网络来满足各种欲望,若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上网时间,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视力下降及焦虑不安等症状。
    那么,针对暑期孩子沉迷网络问题,家长该怎么办呢?
    对此,孔德荣提醒广大家长:暑假到来,别让网瘾“偷走”孩子的健康。
    在孔德荣看来,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来说,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因为孩子的一言一行,就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首先,对于沉迷于手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是手机不离手;那些爱学习、爱看书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必定爱看书,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上网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对于已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其次,家长对于孩子监管的缺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大部分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监管,导致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无人看管和引导。
    为此,“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孔德荣建议,父母对孩子上网、用手机的时间不用经常干涉,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要时刻留意。可通过跟孩子沟通,采取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玩什么内容的方式,把规则、奖罚方式制定好,再把手机交给孩子,告诉孩子:“这是信任,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当孩子出现过长时间上网、用手机的现象时,及时与孩子沟通,耐心疏导。要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多开展有利于身体、智力、心理全面发展的课余活动,比如打篮球、下围棋、听音乐等。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