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肢体缺血性疾病
药物敷脐治疗小儿疾病
辨证论治癌性发热
关注儿童心理障碍
中西医结合诊治阿尔茨海默病
1
11 1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辨证论治癌性发热
 


□闫京涛

   王某,男,60岁。
    主诉:患者确诊左肺恶性肿瘤2个多月,发热5天。
    现病史:患者2个多月前因发现胸壁、腹壁多个肿块,在外地某医院住院治疗,行腹壁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显示:癌浸润或转移,倾向腺癌。经检查后确诊为左肺恶性肿瘤;右锁骨上、纵隔、右侧腋窝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肋骨、肝继发恶性肿瘤。给予患者培美曲塞二钠+卡铂+替雷利珠单抗的化疗方案,治疗2个周期。化疗后,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5天前,患者出现发热,在当地某医院口服药物治疗,无好转,遂来笔者所在医院寻求诊治。
    现症:面色暗,发热,体温最高39摄氏度,不伴恶寒、出汗等,伴口干、身痛,不欲饮食,神疲乏力,眠差,舌质红、苔白厚,脉数。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电解质检查,降钙素原检查均正常。
    西医诊断:左肺恶性肿瘤;多发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肋骨继发恶性肿瘤;肝继发恶性肿瘤;癌性发热。
    中医诊断:肺癌,发热(邪热炽盛、肺脾气虚)。
    治宜:清热解毒,益气扶正。
    处方:方以小柴胡汤、白虎汤、消瘰丸加减。北柴胡30克,黄芩12克,清半夏9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石膏45克,知母10克,青蒿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芦根20克,干姜6克,浙贝母2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两次,饭后1小时服用。嘱咐其清淡饮食,多饮水,避风寒,畅情志,慎起居。
    二诊:患者服用上方2天后,体温最高38摄氏度,4天后未再发热,体温属于正常范围内,乏力、纳差等改善,继以健脾和胃,益气扶正,解毒抗癌中药辨证治疗。提高正气,扶正以抗癌,以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按语: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饮食辛辣厚味,热毒蕴结,日久成癌,蕴结于肺而发为肺癌,正所谓“痞坚之处,必有伏阳”。热毒蕴结,阳盛则热,故见发热。患者行化疗后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神疲乏力,不欲饮食。发热,舌质红,脉数,均为热毒炽盛之象,故辨证为邪热炽盛,肺脾气虚。热者寒之,方中柴胡、黄芩、石膏、知母清热散邪为君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柴胡,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神农本草经》论黄芩,首言“主诸热。”《名医别录》记载石膏功用:“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隔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状火食气,热灼阴津,阴虚热盛。虚则补之,党参、黄芪、知母、芦根等益气养阴,滋阴清热,扶正以消积;结者散之,玄参、牡蛎、浙贝母滋阴软坚散结共为臣药;干姜温中和胃,避寒凉之药伤胃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为使药。全方抓住患者邪盛正虚之病机,故能取得显著疗效。但该患者为肺癌晚期,正气亏虚,癌毒邪盛,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