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防风险 保安全 护稳定 促发展 河南强化卫生应急防汛减灾工作
逐梦路上 我们守护
金色麦田里的“白色身影”
1
11 1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金色麦田里的“白色身影”
 


本报记者 常 娟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夏收忙。
农历五月的中原大地,成熟的麦子连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翻涌起一波又一波麦浪。在麦浪之间,收割机的轰隆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响彻不休。不误农时,颗粒归仓的热潮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
在金色的麦田里,随处可见的还有医务人员的“白色身影”,他们或在乡间流动核酸采样点忙碌,或组织起党员志愿服务队,或坚守疫情防控卡点……积极响应着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号召,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服务保障“三夏”生产。
保夏收、促夏种
“一条龙服务”不误农时
6月6日,芒种节气到来,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一大早,邓州市彭桥镇庙湾村村民王兴(化名)来到地里查看墒情。
由于丈夫及两个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小女儿外嫁,以往农忙时,王兴经常需要麻烦亲戚或左邻右舍帮忙。今年,不用求助于“他人”,庙湾村党员志愿者、乡村医生曾伟早早地为其联系好了收割机,将王兴家的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9亩(1亩=666.67平方米)地加起来收了5000多公斤粮食,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更让王兴高兴的是,确定好9亩地要种玉米后,6月4日雨一停,曾伟就联系了旋耕耙机手;6月5日,9亩地就全部播种完毕。
小麦有人帮着收,玉米有人帮着种,还有好天气帮忙……望着大片已经播种完的土地,王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红色马甲、白色防疫服
处处活跃着他的身影
6月4日,长葛市董村镇新王庄村夏种结束。4天前,这里的土地还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据乡村医生王红军介绍,今年的夏收和以往不同。由于夏收时长葛市全域静态管理,田地里没有人群聚集,而是三五“红马甲”、一名农机手、每家农户的一名人员奔波在田间,引导收割机夏收。每户田地收割完,“红马甲”会联系运输车辆把粮食及时送回农户家中,做到颗粒归仓。
作为“红马甲”中的一员,王红军说,新王庄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志愿者组成了41人的青年志愿队,负责“三夏”抢收抢种等工作。6月2日,村里2000多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穿上“红马甲”,王红军是“三夏”抢收抢种志愿者;换上白色防疫服,他还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三夏”期间,他每天6时前,要完成对12名农机服务人员、41名志愿者的核酸采样工作;还要根据排班到村西口的疫情防控卡点执勤;村民需要就医时(发热、咳嗽除外),还要提供上门诊治服务。
在此期间,长葛进行了十几轮核酸检测。王红军每天凌晨3时许就要起床,到镇里领取防疫物资;4时30分,要逐户上门进行核酸采样,雷打不动。
上门诊疗、送医送药
繁忙之余不忘做好健康宣教
“磷化铝产生的气体有剧毒,使用时一定要戴好口罩、橡胶手套等;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头昏、头痛、胸闷、恶心等中毒症状,要立即去往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及时就医……”6月6日,长葛市和尚桥镇蒋庄村乡村医生许继周、胡丰涛,在为乡亲们上门送医送药时,见缝插针地宣讲如何安全使用磷化铝储存小麦。
许继周和胡丰涛分工协作,参与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许继周临近古稀之年,来回奔忙体力受限,主要负责上门诊疗、上门送药工作;胡丰涛则每天骑着三轮车带领核酸采样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服务,并负责信息录入工作。村里有返乡居家隔离的大学生,需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测。许继周还要每天早晚给他们打电话,询问健康情况,上报到村里,并为每一位隔离人员填写“居家隔离卡”。
即使不要求参与“三夏”抢收抢种工作,许继周也时刻关注着村里的麦收情况。工作之余,他和胡丰涛还到田地里为农机手送去了“疫情防控大礼包”。

 

记者手记

河南是农业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当疫情遇到“三夏”,河南选择“两手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工作,端牢“饭碗”,保卫“粮仓”。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和抢收抢种服务。曾伟、王红军、许继周等是河南全力服务“三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既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做好政策宣传、核酸采样及医疗救治服务,又争当生产先锋,主动帮助因疫情无法返乡人员、正在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困难户,进行抢种抢收,以及防火禁烧宣传等工作,全力保障全省8500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