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郑大五附院开展术中“唤醒术” |
|
本报讯 (记者常 娟)手术室内,无影灯下,开颅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中……这时,医生对患者问道:“你看着我手里的图片,告诉我图片上是什么?”“图片上是苹果。”患者的声音稳定而清晰。这是医生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对话,患者在开颅手术中是清醒的,这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唤醒术”。4月12日,采用此种方式,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郑大五附院)治疗后,患者赵先生的左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正常。 近日,赵先生突发肢体抽搐,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脑部肿瘤,肿瘤位于控制肢体运动的大脑皮层,术后发生左侧偏瘫的可能性非常高,属于典型的高风险手术。赵先生对是否手术始终难以决定,来到郑大五附院求医。 该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单峤经过评估,发现患者的肿瘤进行性增大,已经出现了继发性癫痫,如果因为惧怕手术风险,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以后手术发生瘫痪的风险将会更高。借助各种先进的诊疗技术,在保留重要功能的前提下切除肿瘤,还是很有希望的。 术前,单峤多次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力求在为患者保留肢体运动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请麻醉科、神经电生理科医师会诊,共同为患者制定手术麻醉方案。 术中,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技术辅助下,医生精准定位患者的肿瘤病灶,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完成相应的手术步骤后,麻醉医师进行术中唤醒,赵先生完全清醒、逻辑清晰,没有感到明显疼痛,还和手术医师一问一答地“聊起来”。在聊天的过程中,手术医师通过功能区皮层电刺激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确认了脑功能区皮层的准确位置和安全的手术路径,采用肿瘤荧光示踪技术,明确了安全的手术范围。术后,赵先生四肢运动及感觉功能完好。 目前,经过术后的治疗,赵先生的左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已经恢复至正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