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周刊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健康夜校”护卫村民健康
患者的信任是我前进的动力
急诊科里的特殊患者
“共病”治疗有讲究
中国人寿南阳分公司:关爱女性健康 提供优质健康服务
1
11 1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共病”治疗有讲究
 

“共病”治疗有讲究
通讯员  席 娜

   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封闭男病区堪称“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里的患者有冲动伤人的,有拒食拒药的,有自伤自杀倾向的,还有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的,这给治疗、管理、护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医务人员不仅要谨慎制定治疗方案,还要随时与患者“斗智斗勇”。作为一名工龄10年的精神科医生,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八院)主治医师张雪丽有着切身感受。
因错误认知 老人服药自杀
    60岁的陈老先生患有精神分裂症,一天,他突然在家自行吞服了200多片氯氮平,企图自杀。家人发现后,立即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万幸的是,一周后,陈老先生脱离了生命危险。为了进一步治疗精神疾病,陈老先生被转到郑州市八院。
    刚住院时,陈老先生的各项指标还算平稳,经过几天的对症治疗,慢慢能进食了。本来以为是好现象,没想到,陈老先生的血压和血糖却一路飙升。医生经过观察血压、血糖数值,确诊陈老先生患了糖尿病、高血压病。
    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这让原本正常的治疗变得棘手起来。如何在合理降糖、降压的情况下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呢?抗精神病药物与降糖、降压药物会相互影响吗?如何将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小呢?这些都是治疗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尽快解决难题,郑州市八院邀请医共体上级单位内分泌科专家前来会诊,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结合专家的指导意见,张雪丽选择适合陈老先生的抗精神病药物,降糖、降压药物。在饮食方面,该院为其定制了低糖营养餐,由专职护理人员全程看护,每天至少进行4次血糖监测、2次血压监测。治疗20天后,陈老先生的血糖、血压得到控制。
    经询问,陈老先生说出了自杀的原因。原来,事发之前,他曾去某综合医院就诊,医生为其调整了降压、降糖药物。当时,因错误的认知、性格偏执,他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不满,心情烦躁,嚷嚷着说要投诉医生,冲动之下,就想一死了之。
    陈老先生经过持续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病情有了好转,两个月后出院。
两病同治 用药饮食“两手抓”
    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很常见,这种情况又叫“共病”。常见的躯体疾病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疾病,有一些躯体疾病不易被家人发现,有一些流浪的患者没有和家人住在一起,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算是万幸了,因此,凡是新住院的患者都应先排除是否有躯体疾病。另外,在治疗方面,应尽早评估、筛查,做好排除和干预,使用合理的精神科药物。
    在用药方面,张雪丽针对陈老先生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像这种合并糖尿病的精神疾病患者,可选择的药物相对少了,像氯氮平这样药效强的,会对血糖造成一定影响,最好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张雪丽说。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初期,陈老先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控制饮食,但他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一旦进食超标,血糖就会上升。因此,每到饭点,护士会严格控制他的糖分摄入量,用杂粮馒头代替白面馒头,用牛奶代替粥,以保持血糖稳定。
    除了严格控制饮食,还要防范患者再次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张雪丽认为,像这样冲动不配合的患者,必须尽快控制病情;仔细检查家属探视时带的物品是否有安全隐患,如面包类容易噎食的食品,最好不要进入病区;有一些患者会把刀片藏在内衣裤里,医务人员要反复检查、高度警惕。
专家简介
    张雪丽,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年,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疾病的诊疗。
 (本文由本报记者王婷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