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结核病防治重点知识十二问之二 结核病高危易感人群有哪些
现代医院 强化医药器械管理探析
如何让更多居民能在家门口看病
1
11 1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让更多居民能在家门口看病
 

如何让更多居民能在家门口看病
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温西京

 

    核心提示:如果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看病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本文以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重点谈谈该中心在对标补足短板、提升服务能力、夯实运行基础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探索。

 

    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河南煤建医院于2017年转型而来,是郑州市首批“片医负责制”试点单位。该中心下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辖18个社区,服务人口约7.6万人。目前,该中心有116名卫生技术人员,组建了22个家庭医生团队。
    近年来,该中心以社区医院建设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着力补足短板、提升能力、夯实基础,患者及居民的综合满意度由2019年的80.6%增至2021年的98.9%。
列出问题清单 对标补足短板
    对照社区医院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标准,该中心列出问题清单,自查自纠,分类整改。
    增加科室设置。在强化全科的基础上,该中心增设临终关怀科、疼痛科、皮肤科、小儿推拿按摩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该中心相继增设院感科、质量控制科、信息科、发热哨点诊室等科室。
    增加床位设置。为了满足居民需求,该中心增加了老年、康复、安宁疗护等床位。床位由原来的30张增至目前的75张。
    改善服务环境。为了方便居民进出,该中心重修中心门口道路,改造外墙和门头;加装电梯,解决“老、弱、病、残、孕”群体上下楼梯难的问题。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该中心在每个病房都设置了卫生间,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更新设施设备。为了满足患者门诊和住院检查的需要,该中心购置D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肺功能检测仪、全自动呼吸机、高血压综合治疗仪、全自动高血压测量仪、彩超机及心电图机等设备。
重视居民需求 提升服务能力
    转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由医生个人签约变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内容由单纯的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为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及个性化医疗服务;签约对象由以家庭为单位转变为以个人为单位;从基础服务包转变为个性化服务包;服务对象的范围从家庭延伸到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安宁疗护机构。2021年,该中心签约居民3.8万人,为签约重点人群提供上门服务1026人次,提供个性化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服务1.6万人次。
    开展特色专科服务。该中心组建由全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护工等人员组成的安宁疗护团队,2021年接收患者98名,大多数是癌症晚期、身体器官衰竭的患者。疼痛康复中心开展颈椎、腰椎疼痛椎管植入微创术,解决辖区居民颈肩腰腿痛的烦恼,2021年接收疼痛患者9712人次。该中心还开展外科常见一级、二级手术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级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2021年共开展手术231台。
    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该中心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依托,设置养老床位30张,2021年医养结合病区收住老人32名。该中心组建老年病康复中心,为康复期老年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照护、用药、睡眠、康复运动指导等服务。辖区内有3岁以下儿童4560名,为了满足儿童中医服务需求,该中心小儿推拿科配备专业推拿按摩师4名,2021年服务量达1.4万人次。
    另外,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536名残疾人建立专项档案,进行康复功能评估,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建立长效机制 夯实运行基础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每年1月上旬及7月下旬,该中心对照相关标准,分别开展一次自查整改活动,建立问题台账,梳理取得的成效,发现不足,及时整改。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该中心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按“当量法”进行科学设置,每个当量对应一定价值,再结合患者的满意度和质量控制结果计算绩效工资,实现多劳多得。该中心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稳定了团队,留住了人才,提升了能力。
    强化质量控制机制。该中心成立由2名全科副主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质量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都会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并在全员大会上反馈发现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各部门根据质量控制问题清单,召开问题整改分析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质量控制科及时跟踪整改效果,形成“质量控制—通报反馈—整改意见—问题分析—整改—跟踪效果—总结通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质量控制模式。该中心还成立院感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对发热哨点诊室、预检分诊、重点科室及重点环节进行督导通报,持续跟踪整改效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该中心采取自我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人才长期培训机制,选派各级各类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同时,上级医院专家每周都会到该中心巡诊、查房,和全科医师共同探讨疑难病例,发挥传、帮、带作用。
    2019年,该中心成功创建社区医院,2020年达到了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该中心门诊量由2019年的5.49万人次增至2021年的8.95万人次,住院量由2019年的728人次增至2021年的1598人次。
 (本文由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