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王利豪)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123名教师全部在一线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组建“花季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团队,把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等服务送进校园和社区。3月29日,记者从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上,郑州市管城区摸索出具有特色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径,取得初步成效。 心理健康是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为群众营造健康和谐、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管城区为此下大功夫。据管城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管城区结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聚合学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精干力量,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统筹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管城区每年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全区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截至目前,管城区已有123名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他们全部在一线为师生提供心理服务。为了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管城区还组织辖区心理教师参加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沙盘游戏、绘画艺术表达、舞动治疗、心理辅导操作实务、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管城区成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面向全区青少年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形式涵盖当面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师生及家长咨询3000余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心值班教师在线接待师生、家长咨询399人次,接听心理热线电话109个,组织开展钉钉心理直播课堂121节。 同时,管城区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还组建“花季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团队,把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等服务送进校园和社区。目前,心理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走进辖区20余所城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活动课程辐射近4000名中小学生。 一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伤人”,让人们谈之色变。对此,管城区着重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管城区要求街道、社区加强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特殊人群,特别是涉毒、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八类特殊对象管理和疏导,建立信息报告收集、预警、干预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下一步,我区将以持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支点,着力从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网格管理等工作方面入手,按照责任分工,逐条逐项抓好落实,筑牢居民心理健康防线,不断推动全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取得实效。”管城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