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以文化人 春风雨露润物无声 河南省中医院 杨静谊 文/图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她“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多年来,河南省中医院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软硬件建设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中医药文化的滋养。
精神文化: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河南省中医院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建院,她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以开放的视角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医院从文化认知上起步,培育文化价值观念。制定并遵循“一切为了病人”的办院宗旨,坚持“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的办院方向,并依此谱写了院歌《中医人》;确定“承古纳今,厚德为民”的院训;设计的院徽蕴含着阴阳平和的健康观和动静结合的恒动观,同时又契合院训“承古纳今”之意。医院确定“诚信·爱”的核心发展理念,“诚信”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爱”是医疗职业形象的具体表达,强调既要将“诚信·爱”体现于行动,更要永驻于内心深处。医院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且认真贯彻实施,强调制度化管理,把各项精神文化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一系列精神文化的不断深入践行,对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也强化了医院的社会认同。
宣教展示:主题鲜明 处处熏陶
近年来,河南省中医院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医院多措并举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亮点纷呈,顺利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成功通过验收。 专题展区设立在自然堂,是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教最具特色的部分。设置有平面展区、实物展区和互动体验展区。平面展区展示有历代中医名家、四季养生、灸疗文化、“中医的世界之最”及特色中医药服务项目等。中医药文化实物展区有医学文献价值和历史艺术价值兼具的医案文稿、处方手迹、文化作品等,种类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养生保健产品则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在互动体验区,有制药场景塑像,碾药、艾条制作等互动体验项目;多媒体把中医药文化直观地展示给观众。 在建筑及装饰装潢上,医院注重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2号住院部大厅,设置有《辉煌国医》汉白玉浮雕图群,《黄帝歧伯问对图》《张仲景诊脉图》《王惟一针灸图》和《李时珍采药图》,生动展示了中医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场景。在名医堂,张仲景像、“张仲景行医图”浮雕凸显了中医药文化的地域性,而鲜活的中药水浸标本则用现代科技完美地展现了传统医药。 在医院2号病房楼西侧的绿地上,放置了“大医精诚”文化石,选用的石材是泰山石,正面雕刻着“大医精诚”4个大字,背面雕刻着办院宗旨、医院院训、办院方向、发展战略等医院理念。在门诊、病房和办公楼各楼层制作悬挂了160余块中医药文化版面和30多块中药蜡叶标本。无处不在的外围环境,给患者以全方位的中医药文化熏陶。
文化传播:由点及面 润物无声
在文化建设中,河南省中医院着力使中医药文化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并成为公众健康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此,医院由点及面、坚持常年开展一系列中医药文化活动。 医院先后承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生活处处有中医”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行动暨《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两周年活动等。医院还投资拍摄电影《精诚大医》,纪录片《中医妇科名家褚玉霞》等中医药文化产品,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 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全院向社会普及中医药文化健康知识的热情。多年来,医院各科室利用各种健康节日,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医疗援疆、红会送医、杏林志愿服务等活动,将中医药服务、健康知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同时,医院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中医药文化知识文章、出版书籍,还受邀参加广播电视健康节目,广泛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健康知识。据统计,全院每年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活动30多次,发表科普文章600余篇。 中医药起源、发展于中华传统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必须在坚实的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自身,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021年,国家出台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医药文化传播目标、任务更加明晰和具体。河南省中医院将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以春风雨露润物无声的持续行动,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不懈追求,让中医药文化持续滋养群众身心健康,为早日实现“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