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五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结肠息肉会癌变吗
每周一练(心律失常)
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的注意事项
结核病防治重点知识问答
1
11 1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结肠息肉会癌变吗
 

结肠息肉会癌变吗
□程 勇

   患者李先生在医院检查时发现结肠上长了息肉,他就开始在网上查各种各样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虽然目前只是结肠息肉,但也有癌变的可能。
    “我的结肠息肉会癌变吗?癌变了以后怎么办?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呢?一次性能彻底治愈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风险高吗?费用高吗?”一连串的疑问,李先生急忙来医院寻求确切答案。肠镜检查是有必要的
    近期发表在《中国医药导报》的一篇题为“结肠息肉检出率在不同时期及人群的比较”的文章,通过对63330名4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发现,结肠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最高可达60%,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的检出率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是有癌变可能的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40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75岁~79岁达到顶峰,男性高于女性。约有85%的结直肠癌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早期切除息肉,切断息肉癌变的发生链,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途径。
    结肠息肉主要有3种类型: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结肠息肉的癌变率在4%左右,并且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大癌变率也会增加,最多可至74.1%。其中,直径大于3厘米的息肉、多发的息肉、腺瘤性息肉、年龄≥50岁和息肉位于直肠是癌变的高危因素。
    “防患于未然”的道理由来已久,疾病也是这样的。大部分人认为做胃肠镜检查很痛苦,由此产生了恐惧心理而拒绝检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病是“检查”出来的,不检查没事,一检查就浑身是病,检查不出来还浪费钱。其实,胃肠镜检查对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够免去患者的痛苦。
    面对结肠息肉,胃肠镜检查不仅能早期发现,还能早期治疗。结肠息肉的治疗主要以内镜下切除为主,大部分的结肠息肉通过内镜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少部分的结肠息肉仍会复发,甚至切除术后需要再进行外科治疗。虽然内镜切除是结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结肠息肉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肠穿孔、感染等。其中,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息肉直径≥2厘米,有蒂息肉,行黏膜剥离术或切除术(高频电切术)等,这些是发生结肠息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总的来说,内镜切除结肠息肉具有创面小、术中出血量低、术后易恢复等特点,但在选择内镜切除结肠息肉的时候,也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结肠息肉切除后会复发吗
    根据不同类型的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后是会复发的。其中,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本身就存在高复发率,因此,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腺瘤需要扩大切除范围来减少复发。在弄清楚结肠息肉复发的同时,还要注意是否存在漏诊;在肠道准备情况较差时进行结肠息肉切除,残留的粪便会影响医生的视野观察并造成盲区。结肠息肉多发时,很容易出现漏诊的可能,因此,在下次复查肠镜时可能又发现了息肉,不必惊慌,关键是是否采取了积极的治疗。
    目前,关于结肠息肉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临床研究发现基础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肥胖、不合理的饮食和遗传因素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相关,因此,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健康运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