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要不断提升基层全科诊疗能力 郑州市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李建魁 开展分级诊疗是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分级诊疗中人民群众的首诊机构,接触的是多样化的患者群体,而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做强全科医疗,提高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精准转诊能力,则是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保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诊疗能力,提升全科医疗服务品质,让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在基层就能够及时解决,或者获得精准的转诊建议,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本文认真梳理了郑州市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升基层全科诊疗服务能力方面的做法。创新诊疗模式 强化全科建设 打造医疗亮点
一、建立规培基地,树立全科理念。 2016年12月,郑州市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成为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层实践基地。2018年5月,该中心又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了《中医全科专业基地联合培养协议》,使该中心全科化建设又迈上了新台阶。 在全科规培带教过程中,通过病史采集、病例分析、鉴别诊断、治疗和转诊指标等方面的带教,该中心医务人员以往的临床诊疗思维得到了改变,建立了全科医学临床思维,全面树立了全科理念和同质化服务意识,真正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 二、成立“省医全科专家工作室”,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作为全科帮扶共建的一项措施,河南省人民医院与该中心联合设立了“省医专家工作室”。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指派全科专家每周定期到该中心坐诊,接受社区居民的预约就诊,对社区就诊患者开展疾病诊疗、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医疗健康服务,并推行免挂号费、免收专家诊查费、检查检验项目优惠10%、使用基本药物等惠民措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服务。专家在坐诊过程中,悉心指导接诊艺术、心理疏导、药理知识、病理知识等技能,大大增强了该中心全科医疗能力。此外,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专家还定期到该中心带领、指导医务人员查房,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在实战中提升该中心全科诊疗水平。 三、依托优质平台,提高群众的就医满意度。 作为基层卫生协同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对该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首先,对该中心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重病患者可以直接精准转诊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其次,加入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健康管理联合体平台,为辖区居民直接预约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就诊;将国家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卒中筛查项目引到基层,居民能够得到省级专家的“一对一”指导;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团队与该中心护理部结对帮扶,共同走进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家中,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通过河南省人民医院优质平台运作,该中心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呼吸科、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深度联合,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的就医感受,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充分信赖,显著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
引入信息化建设成果 带来全科诊疗新感受
该中心以郑州市启动的“智慧健康”项目为依托,率先建立健康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网云平台,实现了医疗、检查检验、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互联互通,实现了管理办公无纸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医患双方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开展全科诊疗时,全科医生录入就诊患者身份信息后,系统立即显示该患者是否建档、签约,已建档签约患者就诊信息可自动记录至健康档案;未建档签约的,可在线进行建档签约操作。就诊居民持个人身份证,通过门诊大厅设置的“智慧社区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输入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码,即可查看个人及家庭成员的签约信息、健康档案、就诊信息、体检信息、慢性病随访信息,也可以在线进行签约、续约、预约、履约等操作。 在医疗服务应用中,该中心运用信息化平台,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开通了医疗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预约就诊等服务功能,实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对患者的病程、病情、健康状况进行精准化管理,为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打下良好基础,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依托医联体上级医院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功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化建设困难重重,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专科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为了进一步拓宽医疗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该中心与医联体上级医院联合,成立了耳鼻喉科和眼科专科门诊,由上级医院派专家每天到该中心义务坐诊,并且按照基层收费标准,实行无挂号费、无专家诊查费、全部药品均为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优惠措施,完善了基层医疗服务功能。 此外,医联体上级专科医院还定期安排妇科专家、超声检查专家、放射检查专家到该中心坐诊,提高了该中心的妇女健康保健、超声检查及放射检查水平,对该中心全科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制度化建设提高机构执行力 提升全科服务品质
一是科室主任轮值讲课制度。制订科室主任季度讲课计划,每周定期举行,结合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授课,各科室主任围绕本职岗位,总结特色亮点,讲解专业知识,进行科室项目推进。实行科室主任轮值讲课制度,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相互提升。 二是实行错时服务制度,适应社区多元化的工作要求。该中心地处典型的商业区、老城区,辖区内人群结构复杂,外来务工及从事商业服务的人员占比较大。此类人群早出晚归,导致工作时间内下社区很难见到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一情况,该中心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推迟下班时间,利用16时30分到19时30分上门入户,弥补了工作时间入户见不到人的弊端,达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三是建立每周逐社区义诊服务制度。社区义诊固定为每周六上午开展,每季度制订一次义诊计划,逐社区进行。由义诊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牵头组织,医疗及公共卫生科室配合,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共卫生项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致病危险因素,通过现场诊疗为患者解除病痛,将健康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四是建立固定社区巡诊制度。每周一到周四下午,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队长带领各自团队成员开展社区巡诊,上门入户,访视病情,为社区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居民家庭信息、收集健康需求,开展随访、体检、身体状况评估、用药效果评估,提供饮食、运动、药物及中医药保健方法等方面的服务。 通过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的规培带教模式,引进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尤其是成立了“省医专家工作室”诊疗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年底开展专家服务以来,已累计接诊社区患者达2万余人次,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通过帮扶、帮带,该中心全科医疗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综上所述,加强全科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全科诊疗能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让分级诊疗制度有实质性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