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抗疫“排雷兵” □戴秀娟 在河南省中医院,有这样一个地方,工作时要求严密封闭,它叫检验中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处疫情防控一线,无数次与病毒亲密接触,他们是新冠病毒核酸检验人。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必须以最快速度“揪”出隐藏的病毒,在核酸实验室这个特殊战场上,他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一直默默为疫情防控筑牢一道严密的“防护网”。 人、机昼夜不停歇 每天休息不足5小时 自郑州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以来,夜深人静时,路过医院老门诊楼,你一定会看到二楼核酸检测实验室灯火通明,检验人员正在争分夺秒地与病毒“赛跑”。 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防控责任重大,作为检验人,他们必须做好“排雷兵”的工作。在进入负压实验室之前,他们不敢多喝水、多进食,因为穿上防护服就没法上厕所,所以他们习惯了控制饮水和进食这种工作方式。每次进入负压实验室,医用防护服、防护镜、医用帽子……普通人仅穿上这样一身“盔甲”就会感到呼吸不畅、头晕,更别提他们还要面对负压环境下出现的胸闷、气短等不适感。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检验人不惧不退,争分夺秒,未曾有过丝毫抱怨,完成了一批批的样本检测。他们深知,每一份样本都事关防控大局,事关郑州市民健康,为尽早确定诊断结果,他们表示责无旁贷,必须全力以赴! 检验人是在负压的状态下进行着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但每个人身上都迸发出满满的正能量。他们开启24小时轮班制,昼夜不停歇地进行核酸检测相关工作。 “我们科室人员克服了一切困难,有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有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这些天来,我们都投入这场战斗,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足5小时,甚至只休息一两个小时。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都在全力以赴!”谈及大家的奉献和辛苦,检验中心主任李永伟的声音有一些哽咽。 一支采样管的“旅程” “接力赛跑”大揭秘 很多人认为做完核酸采样后,出结果还不是几分钟的事儿?实际上,从核酸采样到拿到核酸检测报告是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今天,让我们跟随一支采样管,来解密这场特别的“接力赛跑”吧! 标本进入实验室前需要由专人拿着专用的标本转运箱前往采样地点,标本放到转运箱中被护送到负压实验室。首先要对标本编号、录入信息系统,这个步骤的工作量非常大,给每个样本编号后,再逐一录入信息系统,这样才可以连接到大数据,后期你才可以在相关平台上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之后,就是提取样本,必须在负压环境下人工加样至专用提取板,放入核酸提取仪提取核酸。最后,手工从提取出来的核酸中加样,上机进行扩增检测。扩增时还需要加入相应的试剂以及阴性、阳性、质量控制标本,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命的是,这阴性、阳性、质量控制标本还要求随机放置,对检验人员的排版技能是一个考验。扩增完成后,分析结果、结果审核等环节要层层把关。 如果一切正常,你就能拿到核酸检测报告了。如果第一次检测结果是阳性,那么需要检验人员第二次进入负压实验室,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按以上程序再来一次,直至结果准确才可发出报告。整个核酸检测环节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容不得一点儿差错;每一个检测流程都需要严格规范操作,稍有不慎,前面的所有程序需要重来一遍,对检验人员的要求极高。 日检量可达6000人次 背后是检验人的艰辛付出 7月31日9时,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升级,医院迅速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决定医院全员核酸检测!接到任务后,检验中心主任李永伟、副主任牛小斌、史跃杰,立即带领检验团队进入紧急状态,全体职工连夜鏖战,加班至凌晨四点,完成了全院职工、实习生、保洁、保安等54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8月5日,郑州市启动第二轮核酸检测,检验科又加班加点再次完成了全院职工的核酸检测。 8月5日16时,医院接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指令,协助完成全市第二轮核酸筛查1万多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接到任务后,李永伟、牛小斌以及核酸检测组组长贺庆伟等紧急部署,迅速成立了标本转运组、核酸检测组等,应对检测任务。 脱下防护服和口罩后的检验人,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心疼: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泡白的双手、勒红的脸颊……这都是他们的“标配”。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连续鏖战下,这群可敬可爱的检验人为严峻的疫情防控交上的一份令人自豪的答卷!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