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用则兴”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 □杜 旭
从研究中医药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医药是不断使用,反复体会,持续凝练的实践提高过程。中医药在实践中发展,使用中提高,“唯用则兴”是中医药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药的发展以“有用”为前提 中医药研究的是人的疾病及治疗。中医药几千年传承不衰,至今依然有效沿用,经受了社会发展的现实考验,说明中医药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用现代论证方法,足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有学者依据公理、数学表达和实验证明,对“系统医学”的科学性进行论证。从治病救人的医学目的来说,历史悠久,重复有效,救人无数的中医药,其理论与实践过程,完全符合这种结论的科学性实质。重视病因病机演化,重视人体自身功能状态调整,是中医最大的特色。《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中医经典著作,其通过“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论治”等学说,从中医体系的整体观、气血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理论方面,就脏腑之间相互存在的自然功能关系及调节机能、顾护正气的治疗原则等,做了详尽阐述。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部分机能的失衡状态。这既是人体自有自愈能力的精准表达与运用,又是对人的发病状态与病因、人体自愈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通过患者的自身感觉,足以表达这种理性感受,供中医诊疗过程采用。 中医药基于长期、广泛使用是安全有效的。进一步讲,中医所用饮片,已全部纳入国家药典或地方标准的管理;经过长期临床验证,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及偏性已被明确标定;中药使用时通过配伍可以平衡药力、纠正偏差;通过“十八反、十九畏”,提示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中医治病有很多是外治方法,比如贴敷、针灸、拔罐、推拿等,均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中医药需在使用中得到提升 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成就了中医药文化精髓。没有中医的实践,便没有中医的成就。从健康意义上来说,中医就是健康生活规律的反映。中医药学说创立和技术发展,就是源自先贤对生产生活的用心体察和感悟。具体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一大批中医药经典医籍的成书,以及“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等的产生,均是在反复验证、不断凝练、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在今天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医疗服务实践活动,依然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泛持续着,对中医药的探讨研究,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进行着。广泛运用、不断凝练,成就了中医药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中医的学术特色和技术特点在与民众的共运共生中,奠定了中医药为社会接受的感情基础。中医药简便适用,理论完善。中医药的这些优势,都需在使用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中医药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让中医药的“可用”“有用”再次经受了现实考验,并丰富创新了中医治疗时疫的经验,这一事实再次引起社会大众对中医的重视。 中医药自身需要在实践中完善。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许多已知事物,会被重新认知。中医药是发展中的事物,也需要继续认识,不断完善。结合现代技术方法、手段,去重新认识、提高。 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社会实践方兴未艾。应该看到,当前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很高。中医药显然已成为社会普遍的生活话题,各具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活动,也在全国城乡普遍开展。同时,中医管理部门将工作重心下沉,推动中医健康服务走进社区,广泛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特色诊疗技法挖掘推广”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了中医药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确立发展中医药的理念 中医药服务民生,为社会发展所用,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规律。畅通实现中医药发展的渠道。目前,中医药的安全有效性与管理政策相对滞后间存在矛盾,中医药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基于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和广泛实践基础,了解社会发展预期,掌握中医的内涵变化,提高监管水平,畅通发展渠道,做好规划,定好措施,实现能用、善用、好用的发展目的。 注重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涉及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看似微观,却是关乎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因素。应本着实事求是、开放包容的态度,解决好具体的关键问题。比如中医诊所备案、院内中药制剂备案、中医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的评选认定,药食同源产品备案等工作。 补齐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短板。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校,是现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体,社会保障作用无可替代。但在重视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民营企业、中医个体行医者对中医药的高涨热情。就服务方面来讲,中医个体行医者和保健服务模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基层,应对优秀的中医技法予以保护和挖掘。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进行了部署。要落实好《措施》精神,实现发展目标任务,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中医药史观,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医,用开放的心态管中医,用求效的精神用中医。如此,安全有效的中医药会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