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 防疫消杀是关键 ——连线河南省公共场所专业首席卫生监督员韩良峰
近日,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河南省卫生健康技术监督中心9名业务骨干被选派为省卫生健康委灾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组成员,并组成3个工作组,对安阳、鹤壁、新乡三市,开展灾后防疫消杀技术指导。 如何做好灾区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据河南省公共场所专业首席卫生监督员、河南省卫生健康技术监督中心公共卫生监督科科长韩良峰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指引》(2021年),明确规定了洪涝灾后预防性消毒处理原则,根据灾情及当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与预防性消毒工作,以消除洪涝灾害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灾后消毒工作应在疾控机构消毒专业人员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工作人员要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尽可能选择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确实施消毒措施。从事现场清污、消毒人员注意个人防护,进行现场消毒时应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饮用水、洪水退后的公共活动区域、集中安置点是消毒重点。应及时清理动物尸体,淤泥、垃圾和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加强腹泻和发热等症状监测,如发生新冠肺炎或其他传染病疫情,应按照相关标准指南及时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 韩良峰说,目前洪涝灾后预防性消毒最常用的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应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公共活动区域:对被洪水淹没过的地铁站、商场、街道、社区等公共活动区域及时进行彻底的卫生处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在无疫情的情况下,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 饮用水:未被破坏的自来水厂,按照GB 5749 执行,并加强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监测。在洪涝灾害期间,水厂应根据源水水质变化情况,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出厂水水质符合GB 5749的要求。在洪涝灾害期间,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所有饮用水应煮沸后饮用。 交通工具: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清污后,对交通工具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车内扶手、桌椅等)采用有效氯每升50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或采用每升1000毫克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作用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座位套等织物可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如需保留,应及时清洗、消毒。织物消毒可使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每升50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生活用品: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有效氯每升50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冲洗、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或采用每升200毫克二氧化氯、每升1000毫克过氧乙酸、每升1000毫克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为15分钟~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餐(饮)具: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每升250毫克~500毫克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 食品:应及时处理被洪水浸泡过或腐败变质的食品,不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可蒸煮食品应充分加热后食用。 手和皮肤:参与灾后环境清污消毒、动物尸体处理等工作后均应进行手消毒,可选用有效的手消毒剂搓擦两手。因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也可用碘伏或其他皮肤消毒剂进行涂抹消毒。 垃圾、粪便:对于一般生活垃圾无须进行消毒处理,应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日产日清。含有腐败物品的垃圾喷洒含有效氯每升5000毫克~10000毫克消毒液,作用60分钟后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尸体: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鲜动物尸体应尽快深埋或火化;对已经发臭的动物尸体,可用有效氯每升5000毫克~10000毫克含氯消毒剂喷洒尸体及周围环境,去除臭味并消毒,然后再深埋处理或火化。尸体清理后需要对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每升1000毫克~2000毫克有效氯消毒液喷洒,作用30分钟~60分钟。 韩良峰提醒,在使用消毒剂时一定要掌握好消毒剂的配比浓度,如果使用浓度达不到要求,就起不到消毒效果。对洪涝灾区进行预防性消毒时也要切记不可过度消毒,对公共区域喷洒灭虫剂(农药)要有针对性,重点喷洒积水处、蚊蝇滋生地等,不建议大面积喷洒灭虫剂(农药),否则有可能对生活环境产生次生灾害。 (孟利霞) |